铜鼓作为壮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载体,属于综合性艺术欣赏品,也是文化艺术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铜鼓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生活与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经过绘制模型、合范、烘烤等复杂的制作工序,最后变成造型夸张、雄壮有力、庄重耐看的艺术品。
铜鼓,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创造的极富个性的礼乐器物。一面铜鼓的基本形制有鼓面和鼓身。鼓面是受击部分,鼓身是共鸣腔,由上而下分成胸、腰、足三段,胸腰之间多铸悬有悬挂用之耳。 铜鼓的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是作为炊具和打击乐器使用。之后,逐步成为当地民族贵族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依托当地的茉莉花产业基础,巧娘之家志愿服务团队自2015年正式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居家灵活就业技能培训,经过一双双巧手,清新淡雅的茉莉花变成精致实用的手工艺品,农村妇女居家就业、脱贫致富的路也越走越宽广。
有一种声音穿越时空的千年回响有一种技艺承载深厚的民族智慧有一种乐器传承千年的文化血脉它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千年传承,岁月之歌铜鼓起源于春秋时期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最初铜鼓是做饮器之用后才演变为打击乐器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是名副其实的“铜鼓之乡”千百年来,壮乡人
横州市“壮乡巧娘”公益帮扶自愿服务项目采用“志愿者+中心基地+妇女”的发展模式,依托横州市10万亩的茉莉花产业基础,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居家灵活就业技能培训,让妇女们掌握制作茉莉花手工艺品的技能,实现灵活就业,增加了收入。
中新社南宁1月11日电 (俞靖)龙年新春将至,中国年货消费市场火热,生肖龙摆件、福龙门贴、生肖龙玩偶等“龙元素”产品纷纷上市,不少商家趁势掘金“生肖经济”。1月11日,市民在广西南宁市上海路年货摊点选购新春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