鳑鲏鱼很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将那些溪流、鱼塘里钓起来扁扁的,颜色很鲜艳的都叫鳑鲏,懒得理它们真正叫什么,于是就统一叫它们为鳑鲏鱼、菜板鱼、四方皮、镜鱼等。其实它们中间还有一些叫“鱊(yù)”,鱊和鳑鲏是孪生兄弟,作为鱼友可能对它们更关注一些。
前言中华鳑鲏是属于鲤形目中的一种小型杂食性野生淡水鱼类。因其优美的体型和色彩艳丽而被广大观赏鱼养殖爱好者所喜爱,是中国著名的原生观赏鱼类之一。一般情况下中华鳑鲏栖息在水流缓慢平静、水草茂盛的环境中,并且十分喜欢群游。他们主要以藻类为食,摄食水草、高等植物的叶片等。
水是鱼儿的载体,没有了水,或者水受到污染,鱼儿就无法繁衍生息。有的地方因为水资源的影响,比如当地水资源不像以前那么丰富,池塘河流水位急剧下降,甚至干涸等等因素,导致以前在乡野间的水域里很多很常见的河鲜,或正在逐渐消失,或已经消失不见了,你吃过或是记得以下这些河鲜吗?
不过,也有很多鱼友反应,在野外通过野采而来的鳑鲏鱼,它们的体色可漂亮了,当时看起来,那可是银光闪闪、绝对亮眼,但是,只要它们进入到鱼缸以后,一切都变了:它们的体色开始变得暗淡或者发白,接近于无色,有的出现急剧恐惧的现象,长时间根本没有任何的状态,最后不得不放弃饲养,因为看起来是越来越没有意思,就像是一群白条鱼,那还不如饲养麦穗鱼呢,这个原因到底会在哪里呢?
有时是虫子,也有螺,或者虾,当然还会带点贝壳类小生物。摄影丨未雨凭栏虽然我对河蚌没有足够的兴趣,但以前做水草缸时倒是偶然带进一只,净化效果好不好还没法确定,不过它每天都张开壳,入水口在水里招摇的样子,确实像是在滤食,想必效果还是有的。
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