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音讯不至的迫近心情,这是人人心中的想法,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让这句诗成了千古传诵的佳句,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杜甫的这首千古绝唱《春望》。我们先来了解下它的写作背景。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律诗是唐代的新型诗体,唐诗的成熟是以律诗的确立与完成为标志的,而这个历史任务正是由杜甫最终完成的,杜甫以其精湛的艺术修养和惊人的艺术才能在这方面作了重大的探索和努力,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五律名篇和七律佳作。
从“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童年,到十年漫游、十年求官、十年漂泊的一生,杜甫忧国忧民,挥毫赋诗,留下了1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亦是诗坛承前继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诗被后世称为“诗史”,其人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因杜诗而著名,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因杜甫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