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父母认同:大人要积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但是在具体帮助孩子的时候,为什么经常收效甚微呢?可能是因为以下一些误区:1,“有情绪”和“发脾气”是一回事吗?No!不是一回事。打个比方,“呼吸道感冒”和“咳嗽”是一回事吗?不是。
同事家孩子林林是个非常任性的孩子,有什么事不依着他,就会撒泼打滚,连哭带闹。对此同事拿林林是一点辙也没有。林林特别爱吃糖,只要家里有,无论同事藏得有多严实,他都能从角落里给翻出来。同事经常教育林林说,糖吃多了会蛀牙的,严重的话就得去看牙医了。
本文由糖果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评论、分享孩子哭闹时让家长又心疼又生气,心疼孩子委屈的模样,哭红了眼睛、哭哑了嗓子。生气的是,怎么劝孩子都不听,全家上阵都哄不好他,甚至哭得更凶了。时间久了,家长就像是对宝宝的哭声过敏一样,没有耐心去哄,直接用恐吓的方式让他“憋回去”。
前两天,有个患者阿姨给我发微信:“申医生,我家小孙子今年3岁了,原来挺好带的,最近发现脾气特别大,哪里做得不对不能说,不知道怎么不高兴了就开始哭闹,哄都很难哄,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孩子爸妈怨我太溺爱孩子了,你说是不是在家憋得时间太长了,孩子憋屈的。原来每天都要到公园去玩。”
大家好,我是豆妈。写这一篇是因为豆妈亲眼所见的事情,觉得很有必要拿出来分享,希望可以帮到有同样困惑的小伙伴。事情是这样的,豆妈带着孩子在小区玩的时候,发现多了一个小朋友,小名也叫豆豆,奶奶和妈妈都有带着出来玩过,是新搬来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