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新中国第四次经济危机,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其中的一项应对措施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4年随着为农民自主联合办企业和农民个体办企业开了绿灯的1号文件和4号文件出台,社队集体企业和户办、联户办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群涌现出来,也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波圈地办企业的高潮。
(本文作者傅建平,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专职研究员)政府既是数据要素市场的监管者,也是公共数据的持有者和供给者。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序充分释放大体量、高价值的公共数据成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突破口。
来源:环球时报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比较关心地方财政与土地收入的关系,尤其是未来如何平衡调整。202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8万亿元,同比下降13.2%。土地财政应不应该收,以及是否应该高占比收,我觉得从城市历史发展沿革上看可能有其既定的逻辑,不必过度诟病。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土地财政的名号,指的是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金,之后用这些钱投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应对各类支出。土地财政推高房价是毋庸置疑的,房子的建造成本中土地出让金往往占据了大头,买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买土地使用权。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要素已逐步融入企业发展进程。通过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创新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土地财政的背景出发,探讨落实数据财政创新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形成从“土地财政”到“数据财政”的发展模式转变的探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