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提到“母子连心”这个词,都是在电影里或者在电视剧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相信。但如果我说,“母子连心”并不只存在剧里,也存在现实,而且有时下意识就会出现“母子连心”的情况,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你会信吗?
文|一凡看到一则新闻,两个孩子从小在医院里被抱错了,二十多年后才发现真相。一位母亲回忆当时住院情景时,讲到一个细节:第一次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孩子非常抗拒、哭闹不停,就是不肯吃奶。后来对面床上的产妇(实际上就是孩子的亲生妈妈)对她说,让我来试试吧。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等风来育儿联盟” “陪宝宝读童书”。最近,同事和我们分享了自己带孩子时候的经历。刚开始,同事非常好奇,自己的孩子是怎样记住自己的。这种好奇来源于一次经历,那就是当宝宝哭泣的时候,其他人安慰和哄宝宝,宝宝都止不住地哭,包括爸爸以及爷爷奶奶。
我们都知道,带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因为孩子要不分日夜的饿了就会哭闹,要吃饭,妈妈们在孩子出生后的半年时间里,基本上是不用想着睡好觉的,一直到宝宝可以断夜奶的时候,妈妈们可能才能睡上一个好觉。
这类孩子与它“最亲密的人”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最亲密的人”不一定非是母亲。事实上出生之后婴儿还没有确定与谁的关系最亲密。如果从这个月开始基本上只有父亲给他喂奶,在它身边的话,那么爸爸就得到了“最亲密的人”的头衔。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生时婴儿就在妈妈肚子上休息,在妈妈乳房上吃奶,在妈妈的臂弯里入睡。因此关系研究人员深信,如果每个孩子“最亲密的人”的名额只有一个的话,那么一定是母亲。爸爸则是这个名额的替补人员。爸爸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反应激烈”型的婴儿,爸爸在最开始的几个月中只是“妈妈的替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