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星新闻网】红星新闻网11月27日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1月24日,成都市文联2023年“天府文艺名家讲坛”活动邀请文艺志愿者、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张花氏(本名张国
仲夏之初,值天大热。偶读东坡《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稍有感焉。觉此老遇事达观,造语清寥,千载而下,犹获我心。实宜泛览其书,权作修身养性之用。东坡扶杖醉坐图(上海博物馆藏)月中因审稿所及,需覆覈文本。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1101年3月、时年已64岁的苏轼,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给自己做的画像时,所作的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更像是苏轼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虽然只有短短24字,却道尽了一生的坎坷和不易。
周另有《跋欧阳修自书诗文稿》和《跋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两件“家藏”题跋的墨迹存世。本文拟将文献记载与作品实物相结合,以周必大对“家藏”作品的题跋为核心,探讨其中所体现的收藏取向和鉴藏理念,作者认为周必大收藏书画更看重其中的文献价值,而非艺术造诣,由此可进一步探讨士人官员的书画收藏及鉴藏家身份的界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