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洛丽塔重生:再读二十世纪最骇丽小说的冒险》,本书由《洛丽塔》英文版出版商明顿的女儿主编。《洛丽塔重》讲述了纳博科夫写作的《洛丽塔》这本书背后的29个故事。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从准备开始出版时就充满争议。
记者 师文静“从第一页开始,亨伯特就在接受审判;他犯下的罪行到今天也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陪审团。”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有趣的书——《洛丽塔重生:再读二十世纪最骇丽小说的冒险》,该书讲述了奇书《洛丽塔》背后的29个故事。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家,但要提到他最出名的代表作,《洛丽塔》必定是其中之首,这部本小说流传甚广,甚至在当代成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文化符号,因为小说的风靡,衍生出“萝莉”一词,甚至成为一种次文化。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花了5天时间读完了纳博科夫的《洛丽塔》,490页的小说,完全可以浓缩成90页。
看着那具尸体,林错总觉得哪里不对。若说一开始她怀疑死者身上的衣服是后来才换的,是因为她发现尸体背后的扣子扣错了几个。这对一个要参加活动的女孩子来说,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况。可问题在于,凶手在割喉之后,又是如何做到给死者换衣服的?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自问世以来就充满了争议。初稿完成后,很多出版社因为内容的敏感避之不及。1955年经由法国一家较小出版公司发行后,三年后才在美国得以出版。在传播过程中,对人性的探索,对情感浓度的推崇逐渐取代了原先的道德争议,令禁忌之恋登堂入室,似乎成为可接受的一种形态。
“何为我犯下的恶行?/引诱者,罪犯——我让整个世界/渴慕我那可怜的小女孩,/就给我这样的称谓?”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他的俄文诗《何为恶行》里这样写道。在日内瓦湖畔的蒙特勒王宫饭店,纳博科夫和他的妻子薇拉一住就是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