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不少人酒局聚会约不停然而医院急诊室也跟着“热闹”起来“头孢就酒,说走就走”警示语再次亮起!这条警示究竟是为了提醒大家少喝酒还是真的很严重?关于喝酒都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频频帮大家进行了整理↓↓“头孢就酒,说走就走”是怎么回事?
春节假期将至,很多人已经约好了亲朋好友准备欢聚一堂、把酒言欢。近日,“吃完头孢7天内不能喝酒”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更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吃了头孢,第二天晚上喝酒,过了一段时间反应剧烈,被120拉走了。“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这是真科学,还是危言耸听?
更加严格的酒驾新国标已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想“久”驾,别“酒”驾。不过,有些时候不喝酒也会带来“酒驾”的假象。下文将为您盘点那些容易在短时间内“被酒驾”的药物。为啥药里要添加酒精?“被酒驾”最著名的药物,当属藿香正气水。
药酒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早在甲骨文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药酒的记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专述药酒疗法的篇章,论述了酒剂与防病治关系。今年8月,第二届烟火成都药膳大赛正式开启,吸引不少市民参加,作为药膳中的一种,药酒的泡制也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功效】养阴血,补肝肾,通血脉,祛风湿,强筋骨。【附记】引自《中藏经》。1《普济方》方中枸杞子用量减半,余同上,主治“疗百病”。2《中国药膳学》中组方相同,但剂量、制法有异,即用“黄精、天冬各30g,松叶15g,枸杞子20g,苍术12g,白酒1000mL,密封浸泡10~12日即可。
野生虎掌草。中药当中的虎掌草,很多懂的老人都喜欢用它来煎酒服。虎掌草的名称是因为它的叶子像老虎的脚掌一样而得名的。其别名有很多,例如见风青、见风蓝、乌骨鸡、洋九、狗脚迹、土黄芩、五朵云、草玉梅等等。书上记载的药用部位是全草或者是根,但在我们这里大家都只喜欢用它的根。
吃完头孢7天内不能喝酒,同样的喝酒后一周内也不能吃头孢,这是因为二者接触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饮酒量呈正比,喝白酒比喝啤酒、含酒精饮料等的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国内有调查发现,63.67%双硫仑样反应发生在酒后5分钟~1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