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号称《红海行动》续集的《蛟龙行动》在春节档上映,本来以为《蛟龙行动》可以续写《红海行动》的辉煌。结果发现要为它点赞真的很难。为了找到亮点或是找到亮点的提示,翻了一下网上的影评,几乎全是负面评价。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找不到亮点的不是只有作者。
《蛟龙行动》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主旋律电影,自上映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该片在部分平台上却遭遇了大量的恶评一星。宣传策略不当《蛟龙行动》在宣传阶段就埋下了争议的种子。片方为了营造神秘感,多次强调潜艇作战“内幕”首度披露,并围绕“高度机密”进行大肆宣传。
近日,春节档电影《蛟龙行动》的排片与评分问题引发广泛关注。2月2日,该片总制片人、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接受媒体线上群访,就相关热门话题作出回应。于冬在线上接受媒体采访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月2日《蛟龙行动》的排片占比仅为6%,在春节档影片中处于靠后位置,目前票房为2.3亿元。
2025年春节档,一部备受期待的军事题材电影《蛟龙行动》却意外“翻车”,甚至引发了观众的抵制。这部电影原本被视为《红海行动》的续作,承载着不少观众的期待,但最终却落得口碑不佳、票房惨淡的结局。那么,《蛟龙行动》究竟为何会被抵制呢?
央媒盛赞《蛟龙行动》却绝口不提演技!观众怒赞:这才是中国硬汉该有的样子。上映3天票房破亿,新华网亲自下场打call,《蛟龙行动》却陷入诡异争议——军事迷狂吹“装备细节吊打好莱坞”,普通观众怒骂“文戏尬到脚趾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