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陈俊杰1月6日,瑞银证券在上海举行大中华区研讨会。瑞银证券电力及新能源分析师严亦舒就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相关做了主题分享。严亦舒认为,整个光伏产业链经过2019年大幅增长之后,2023年开始进入盈利能力非常差甚至全行业亏损的状态,核心的原因还是供给过剩。
近年来,随着全球绿色转型的推进,新能源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表现亮眼,年度出口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新三样”产品的持续快速增长,无疑证明其是一个广阔有前景的赛道。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张海妮在SNEC 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上,通威股份(600438.SH,股价20.97元,市值944.06亿元)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
受产能建设周期长的影响,2021-2022 年多晶硅价格由于供不应求一度暴涨至30 万元/吨并传导至下游,组件价格一度涨至 1.98 元/瓦,但 2022 年4 季度起多晶硅供给快速增加并很快转为供过于求,导致多晶硅价格大跌至2023 年4 季度的6.8 万元/吨。
中国网财经5月7日讯(记者 李冰岩)4月29日晚间,隆基绿能发布了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同比增加0.39%,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下降27.41%。受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和计提资产减值的影响,隆基绿能实现扣非净利润108.34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针对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讨论的漩涡再度袭来。尽管这并非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论调,但其也折射出:当以中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后,欧美国家的焦虑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