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自己会说话182(壹贰叁肆)关于汉语中的序数词“壹”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汉字。今天就来解读一下。此“壹”字,也有许多不同的解读。还有人将“壹”解读为“大鼓”,用以指挥军队前进,或用以带领整个乐队的节奏。笔者认为,这些解读都基本上都有一定道理。
答: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朱元章是整治贪官最严厉的皇帝。他曾把部长级的贪官杀了以后做成标本(皮囊人),陈放在他生前的衙门内,以警示后任不敢再贪。他还发现有些财务人员塗改票据、账目,把“一”改成“二”,把“三”改成“五”等等。这些官员通过这种卑劣的手段窃取国库财物。
原创 心理咨询师 刘红 幸福树亲子 2018-10-13中国古代曾使用象形文字来记数:后来随着通商口岸,罗马数字传入中国。罗马数字起源于古罗马,是最早的数字表示方式,比阿拉伯数字早了2000多年,但它的产生晚于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于埃及人的十进位数字。
中国汉语中有大、小写之分的数字,除用来计数时有着不同的作用外,还有两大特点或功能:防伪或作姓氏用。本文要说的是姓氏分类中一个特殊的小门类——数字为姓,且大小写数字姓氏有同有异,若乏分辨,或会弄错、出麻烦。
数字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可你知道吗?“1、2、3、4、5、6、7、8、9、0”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推广使用,直到20世纪初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至今才一百多年。那古人是用什么方式来计数的呢?
会计和财务人员在计算工资等薪酬信息的使用,通常需要输入或者转换中文大写数字,如何把阿拉伯数字“123”转换为中文大写数字“壹贰叁”,效率最低的做法是通过手动输入,其实有几个简便的方法可以选择,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转换中文大写数字的三种方法,第三种最为方便但却很少人知道。
不得不承认,现在国人的创新能力和古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除却人尽皆知的四大发明,现在小学生倒背如流的“九九乘法表”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嬴政问他母亲的情人嫪毐:“三乘七等于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咱们的人民币上数字二的大写(“贰”和“貮”)是不一样的。从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到现在流通最广泛的第五套人民币上的大写的二,主要有2种不一样的书写方式!为啥钱币上的汉字没有统一?这到底有什么说法?我们简单地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