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外媒报道称:中国汽车产能过剩,内耗严重,4000万产能,123个品牌,只有2200万买家,中国汽车正在寻求全球出口,以释放产能。外媒称,在中国,汽车制造商目前拥有每年生产约4000万辆汽车的产能,但中国消费者每年仅购买约2200万辆汽车。
所长此前在视频号里提到高盛的一份分析引发了咱们大A的一轮崩盘,高盛在这份分析中对国内的光伏、锂电池、新能源车、功率半导体、空调、钢铁、工程机械七大行业逐一进行了点评,最终的结论就是,除空调、钢铁和工程机械稍好,但也仅是稍好而已,其余所有行业都严重产能过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在行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负极一哥”也陷入了业绩下行态势。4月15日晚间,贝特瑞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19亿元,同比下降2.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4亿元,同比下降28.
未来五年过剩的八种产品。特别是第八种,家家都有,也许会损失几十万推陈出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然,任何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的,有一些东西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这也是人类文明史上进步的表现,有些东西我们是无力改变的,只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每经记者:陈晴 每经编辑:梁枭芝士味、冰淇淋味⋯⋯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发现,各种销售渠道的奶制品花样越来越多,甚至快赶上了新式茶饮。花样繁多背后,奶业越来越“卷”。7月3日,中国奶业协会第十五届奶业大会在武汉召开。
【文/观察者网 周毅,编辑 张广凯】近日,西方有政客和媒体宣称,中国政府补贴造成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中方为消化这些过剩产能,以所谓“低价”在海外倾销,损害他国经济。炒作新能源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的“产能过剩”,似乎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话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针对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讨论的漩涡再度袭来。尽管这并非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论调,但其也折射出:当以中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后,欧美国家的焦虑不断增加。
近几年,在新一轮砂石行业资源整合、转型升级过程中,随着一批大型超大型砂石采矿权相继推出,单个砂石矿山产能也是翻着跟头上窜,每年产能从前些年的几十万吨、几百万吨上升到千万吨,再由千万吨窜至3000万吨、5000万吨、7000万吨甚至上亿吨。
摘要:“产能过剩”是一个在不同行业周期时时存在的问题。正因如此,大可以抱一颗平常心。如果因此视之为洪水猛兽,乃至认为产业崩盘在即,则未免过于极端了。这是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所要遭遇的“成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