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建泉州,网友偶然发现,一名3岁男童和70多岁的外公一起敲锣打鼓,提示台下的观众大戏即将开演。小小年纪那娴熟的动作和超强的节奏感,以及现场把控感,不由让人惊叹!随即被拍成视频,发到了网上,引来一众网友的关注。年纪虽小,却有着“大师的风范”。网友: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泉州网12月18日讯 (记者陈玲红王柏峰 文/图)3岁娃能敲锣打鼓,还参加高甲戏演出。说起来很多人都不信,就连一些剧团的演员都不信,因为他们自己都不会!16日,在永春县湖洋镇桃源村桃源宫的戏台上,前台戏剧精彩,后台看点十足:3岁的陈镓杰与他74岁的外公一个敲锣一个打鼓。
【来源:光明网】近日一名在庙会上打鼓的男孩火了人小气场大,抬手就起范儿围观群众一片叫好央视新闻、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纷纷报道男孩打“武鼓”酷似陶俑娃娃受到网友欢迎当天男孩担任“武鼓”角色为高跷队奏乐不仅节奏感把握得好神情、动作也十分生动围观群众越来越多小小年纪的他不仅不怯场反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不到3岁的小男孩跟着传统戏曲乐队一起演出,敲锣打鼓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每一个节拍都在点上。近日,一段拍摄于长春的小男孩打鼓视频在网上被不断转发,引起网友热议,许多人纷纷感叹“又是一个没喝孟婆汤的。”“幼儿园没毕业,已经是音乐系高材生了。
(长江日报 记者黄琪 实习生王凤)进入三伏天,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中暑,减少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但在长春观,每天上午都有一群孩子身着道袍,跟着师傅学武术。据了解,这些“小道士”都是报名前来,有的为强身健体,有的为学到防身术,还有的纯粹为减肥。
民间艺术的本质或许是“俗”或鸣锣击鼓或吹拉弹唱或村歌社舞百姓多以此庆祝红白喜事,庙会祭祀而恰恰因其“俗”,便接了地气受到百姓欢迎,参与的人多了便更有了“人气”“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三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浦江二小的青少年来诵读《艺心艺意》。
在看此片之前,我原本的预期是放在传统习俗和新式思想的矛盾和冲突上,电影开篇亦是如此,整体结构类之前B站播出的殡葬题材剧《三悦有了新工作》,再往前是日本经典电影《入殓师》,都是讲非殡葬从业者因生计问题“误入”该行,新老交替,矛盾不断。
近日,四川省自贡市有网民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投诉,高新区一小区经常有人办丧事,有时凌晨天还没亮就放好几次炮,有时整个通宵道士吟唱、敲锣打鼓、家属哭丧,还不定时放鞭炮,各种声音让人无法睡觉,上述情况一个月会出现3天至10天,小区物业不管不顾。
最近住的小区有老人去世了,老人的家人开始了敲锣打鼓唱大戏模式。家中骤然有人去世,我可以理解他们想好好操办的心情,但是锣鼓声直到晚上11点才停,这就比较打扰他人了。我想很多人会说体谅下逝者家属的情绪,我们也是可以谅解,但是为什么他们不能早一点停止,非要到深更半夜呢?
前段时间村里办丧事,当天晚上敲锣打鼓吹唢呐走各种程序要到很晚,他家邻居刚好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孙女,身体很虚弱,听到唢呐声音一直哭个不停,怎么哄也哄不好,而且两家关系本来就不怎么好,所以孩子奶奶直接就报警了,警察来了之后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一会儿就走了,两家仇结的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