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黄颖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向中国科学家致敬!”朱光亚回家,看见儿子写的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主题作文结尾,纠正这样写不好。年仅10岁的朱明远此时并不知道父亲与原子弹的关系,但是在父亲的教诲下,他明白了还应该向负责医疗、勤务等工作的数千名工作人员致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在一场持续近3个小时的讲座活动之后,女博士屠小青被这两句诗深深地打动了。两句诗的作者分别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和于敏。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勋25周年。1964年,随着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冲破滚滚浓烟,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在这朵蘑菇云的背后,是无数干着惊天动地事,却做着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据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8月18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发文悼念“两弹一星”功勋周光召先生。
中新网西宁10月21日电 题:在青海回望“两弹一星”:追忆功勋者爱国心,传承科学家报国志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今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发25周年,举办‘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专题活动具有特殊意义。
23位两弹一星元勋都有谁?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23位元勋介绍。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核时代。不少苏州科学家的名字,和那段历史紧密相连。“两弹元勋”王淦昌、程开甲都来自苏州,他们隐姓埋名,只为铸就坚不可摧的核盾牌。还有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的钱三强夫人何泽慧,同样为国家的核事业倾注心血。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周光召院士逝世后,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两弹一星”元勋,仅剩下2位还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