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以“砥砺二十载 科学新征程”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在院属百余个科研院所和三所院属高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人们可以走进这些地方,参观实验室及各类科研设备,并与科学家近距离交流。周六上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一大早已经迎来了大批对科学充满好奇心的公众。
科源社区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老楼中多数是当年中国科学院分配给职工居住的家属楼。上世纪,这里也曾“藏龙卧虎”,钱学森、钱三强等知名科学家都曾在这里居住过。然而,近70年过去,这里风光不再,房屋老旧的问题逐渐显现。
10月31日,在“雄才十六条”发布一周年之际,2024年科研院(所)长雄安行活动顺利举办。围绕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40余名科研院(所)长在新区参访交流。此次活动为2024年度科研院所领导者高级研修班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
专家学者、属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在“科学之家”开展研讨会。(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供图)科学家小院外景。(王佳兴 摄)前不久,“神农·固芯”智慧育种平台在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亮相,这项重大科研成果标志着中国育种行业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再到“智慧育种”的跨越。
9月25日,“安家怀柔·选好房”金秋房企推介会在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A举办。怀柔区14个住宅项目集中推介,可满足怀柔科学城科研人员多元住房需求。目前,怀柔科学城已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在怀科研人员达2.3万人。
9月25日,“安家怀柔·选好房”金秋房企推介会在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A举办。怀柔区14个住宅项目集中推介,涵盖普通商品房、别墅、共有产权房等,可满足怀柔科学城科研人员多元住房需求。目前,怀柔科学城已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在怀科研人员达2.3万人。
2019年6月29日,李佩生前秘书李伟格给我发来微信,“丹红:好消息,中关村特楼不会拆了。”原来,在2019年6月22,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示了第一批429处历史建筑,包括中关村街道的科源社区三栋楼,也就是被称为中关村“特楼”的13号楼、14号楼和15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