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先进来看看这个吧,这是中国早期的油画,大概在清末时期,我们跟老外学的油画,感受一下,按照造型油画的标准而言,透视缺失了,没有近大远小,结构缺失了,没有骨骼肌肉,很简单,到清末了,我们的油画里面没有三维空间的结构,可是呢,真的是中国人没有结构和透视意识嘛?
记得我刚开始上历史课的时候,相比于对知识的兴趣,更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些插画。但是看的多了我就发现一个问题,为啥书上的古人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秦始皇、汉光武帝、唐太宗,甚至是诸葛亮,他们在书上简直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难不成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面相还有要求?
许多人认为西洋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写意的,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而中国画在这一方面的方法与西洋画完全不同,中国画对于形象的写实,也有比例、结构与透视这些元素,并且对形体的要求也很高,谢赫六法里,把对形体的要求摆在第三位,而排在形体前面的是气韵与用笔,可见中国画看重的首先是气韵生动,其次是笔法,然后才是形体结构,但是,已经足够重视了,因为能进入这六法的,都是中国画中最重要的东西。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大圣人,他的精神内涵流传数千年之久,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其特有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之为“至圣先师”。直到现在我们的一些学校、乃至庙宇中都会供奉着孔子的画像,以示尊敬之意。
遗忘在历史中的写实传统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63年生于沈阳1984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在西藏工作十三年我们学过的美术史告诉我们这样的结论:东方的造型艺术以写意为核心,西方以写实为核心。听起来大约是对的。
看中国古代人物画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画出来的人可以说是有神韵在,但为什么就看着那么不真实呢?反观西方油画,画出来的人如此逼真简直可以媲美照片。这是为什么?我知道国画比较看重神韵和写意,但为什么就没有发展出一个流派注重写实的人物画呢?不过话说有些风景画花鸟画倒还蛮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