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6点,郑成月在北京西站接受记者专访。新京报记者 李相蓉 摄■ 对话人物郑成月 原河北省广平县公安局主管刑侦副局长,负责调查王书金涉嫌的命案时得知聂树斌案。之后媒体介入,郑成月成为最早披露“一案两凶”事件的公安人士。
12月13日,郑成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开展讲座。从2005年揭露聂树斌案“一案两凶”开始到2016年12月聂树斌冤案昭雪,郑成月将近五分之一的人生都与聂案紧紧地缠在一起。他的人生也接连遭到“被撤职”、被举报、银行账户被冻结等系列来自看不见幕后人的打击报复。
新华每日电讯特约撰稿范友峰每天开车上班,车轮碾过北京车流喧嚣的街市,摩擦沥青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幻觉中,我总想起一辆山地车单薄静止的车轮。 这位山地车的主人是永远21岁的聂树斌,他在1995年4月27日因强奸杀人的罪名被执行死刑。
经过郑成月,多年来不断的努力,警方认为康某的死亡时间是1994年8月5日下午5点,但在聂树斌的领导回忆下聂树斌当天正常上班,工厂到案发地点有5公里骑车需要20分钟,而下班时间正好也是5点,所以无论如何聂树斌都不可能在5点赶到案发现场警方在调查聂树斌的考勤表时候,考勤表也没有出现在卷宗里面,还有经过前面几天审讯时口供不充分这些都违背了司法该有的程序的,在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下宣布聂树斌无罪,2016 年 12 月 2 日,当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聂树斌无罪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警察郑成月在电视机前泪流满面。
“人明明就是我杀的,凭什么就不能算到我的头上?”这恐怕是整个司法历史上都前所未有的奇闻了!法庭上,本该被判处死刑的死刑犯疯狂讲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可与之相对的公检部门却“辩解”其没有杀人。罪犯承认自己杀了人,司法部门却说他没杀?如此滑稽的一面,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冤屈和故事?
图/牛华新导语马云龙原本只是想做一个大新闻,没想到最后自己也介入其中,角色变了线索2005年1月17日晚,嫌犯王书金被警察带进了河南省荥阳市索河路派出所。一进审讯室,他仍然心存侥幸,用假名字、假地址应付警察,企图蒙混过关,但很快选择放弃。
“聂树斌案”平反后,郑成月仿佛失去了生存动力,眼下,身患9种病的他,躺在病床上,静静地面对孤独。医生说,郑成月随时有危险,谁也无法保证,能给一个患有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9种病的人延续生命。住院30多天了,郑成月有点抗拒西药,他坚持喝着托人找关系才从北京求来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