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引人捧腹的田间拔河、“浑水摸鱼”,丰盛诱人的农家特色喜宴……4月29日,青山之阳·九华原乡旅游季之九华原乡农耕文化节在青阳县杜村乡西河村如期举行。来自各地的游客站满田间地头、舞台周边,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畅享插秧摸鱼的田园之乐。
带有梅兰竹菊的面灯。 刘鸿鹤 摄中新网安徽宿州2月5日电(刘鸿鹤)提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自然会想起吃汤圆、拎灯花、猜灯谜……在安徽宿州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元宵节习俗——“蒸面灯”,当地老百姓会在元宵节晚上将蒸好的面灯摆放在家中的各个位置,寓意来年亮亮堂堂、平平安安。
【编者按】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除夕过后,龙年龘龘而来。龙是民族图腾,是家国记忆,如今再逢甲辰龙年,“龙的传人”们也有别样的年味儿。人们或回到故乡跟亲人团聚,或出门旅行一直在路上。旧俗新礼,都是传统中国的人情风貌;天南海北,看见年味儿里的发展变迁。
我是一名70后,来自安徽明光女山湖畔,明光市原称嘉山县地处皖东,南部多山,北部有丘陵和平原,我岀生在女山湖北岸的一个小村庄,庄上只有三十几户人家,由于过去没有公路,这里曾经是个码头,东接淮河,南接池河,坐船到盱眙和明光都很方便,我小时候因为有了公路,很少有人来这里坐船了,湖里到处都是捕渔的帆船,到了捕捞季节,千帆竞发十分壮观。
寻味合肥文/张健合肥美食以酱香型和咸鲜为主,咸鸭的干香和黄豆独特的味道融合在一起,是大多数合肥人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初春时节,选取晒干的咸鸭,切成细小的方块儿,与已经浸泡了十个小时的黄豆一起放入锅中,配上大蒜、生姜、干辣椒、八角,加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炖。
作者:丁麟生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日三餐,人以食为天。只是现在吃饭问题很平常,人们也不太关注它,到时候烧饭、吃饭就是了。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吃饭可是个大问题,让现在年纪大的人们记忆犹新的是购粮本、粮油票和粮店。
徽菜是指徽州菜,徽州是安徽的一部分,徽州做的菜名扬天下,安徽人做菜自然也不会差。像著名的螺蛳粉,臭豆腐,爱的人自然爱到骨子里,不爱的人,闻一口就直接呕吐,而在安徽的特色菜里,就有这么几道菜,本地人喜欢的不得了,外地人却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