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网络上有关“香港土地住房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原本这的确是一个能发人深思的话题。然而在一小撮自媒体“断章取义”、“似是而非”的呐喊下,不少网民被带入了彀中,纷纷以为香港的土地都握在地产商手中。
10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021年施政报告时表示,特区政府将建设香港北部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应该说,这是近几十年来香港政府在土地问题上的最大动作。
房价,一直是咱们中国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全球房价最高的十个城市中,中国就占了四个,而排名第一的就是中国香港,在2021年,香港房价均价在15万一平米左右,这是香港房价连续七年蝉联全球最贵,不过这一切,都将迎来转机,因为就在前不久,香港表示,要在香港拿出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也就是香港北部约300平方公里的地方,建立宜居宜业宜旅游的都会区,将额外拓展600公顷的土地作为住宅和产业用途,这将给香港带来16.5万-18.6万个住宅单元,再加上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39万个住宅单元,将解决250万人的居住问题,占到了香港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会大大缓解香港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这也是香港几十年来,在土地上的最大动作。
香港好端端的为啥要填海造陆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地狭人稠,土地资源不够用,因此香港、澳门均注重填海造陆。填海造陆最有名的就是荷兰了,围海造陆已有800年的历史,荷兰17%的国土面积(约7000平方千米)都是从大海中“填”出来的。
香港,又要卖豪宅官地了。这次被港府摆上货架的,是港岛赤柱环角道地皮,该地皮邻近公屋马坑邨,占地约2.38万平方米,最高可建楼面面积约4.46万平方米,是赤柱区域近20年以来最大型的住宅地供应,预期可兴建洋房及中大型分层单位。
香港,这座充斥着各色人等的大都市总有着讲不完的商业故事,近一百多年来,那里涌现出了华人世界里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人,有商人的地方就有利益,而土地永远是最大的利益之一,围绕土地的你争我夺在香港的各路财团之间就不曾停息过,华资与英资、华资与华资间关于地盘争夺的商战早已载入香港史册。
香港经济民生联盟29日举行记者会发布《开发新界造福香港》建议书,希望特区政府以新思维尽快释放新界土地,一方面解决安居这个香港市民最为关注的民生难题,另一方面配合国家相关规划,将毗邻深圳的新界打造成两地经济融合的“连接带”。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月前发表了她作为第五任特首任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与以往不同,这份施政报告不仅放眼香港未来二十年的发展,而且还对香港未来的区域发展进行了全新布局与规划,不仅在香港引起热烈讨论,也在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引起广泛热议。
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版图中,元朗是发展重点地区。其未利用土地并不多,除保护区外,便是作为货柜堆放地等用途的棕地。摄影/焦建产业发展思路一系列新调整后,中国香港追求高地价支撑“土地财政”旧模式难以持续。双信封制、原址换地、片区开发等新玩法层出不穷,何时见效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