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柳州11月17日电 题:广西华侨农场打造“侨味”之旅引客来作者 林馨70岁的印度尼西亚归侨林清英这周末忙得不亦乐乎,热情地招呼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她所在的广西柳城华侨农场,深挖其独特的“侨”文化魅力,变身成一处热门的旅游“打卡”地,吸引着四方游客。
11月15日,2024年广西柳州市华侨美食节在柳城华侨农场拉开序幕。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的归侨及侨眷们,制作各式各样的“侨”味美食参展。越南春卷、印尼沙爹、南洋红豆糕、咖喱炒饭......一道道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图为民众穿着异域风情服饰“打卡”。
中新网柳州11月20日电 题:闪耀在广西柳城华侨农场的归侨乐队作者 汤晓逵 凌诗 覃雪磊初冬时节的广西柳城华侨农场,阳光和煦。由归侨侨眷组成的柳侨WL弹唱乐队成员相聚在印尼侨眷王敬瑞家中,弹唱着一首首印尼民歌。随着音乐的响起,归侨侨眷跳起舞来,为歌曲伴奏。
来宾华侨农场建设的安置小区。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摄冬日午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新侨安置小区内,阵阵欢笑声从印度尼西亚归侨刘玉珍的家中传来。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茶几上摆满沙爹猪肉串、九层糕等印度尼西亚特色小吃,十余名身着印度尼西亚传统服饰的宾客随着音乐跳起舞蹈。
图为广西—东盟经开区2024年新春游园活动现场。冯克灵 摄图为民众参与新春游园活动。冯克灵 摄图为民众参与套圈活动。冯克灵 摄图为民众参与趣味投篮活动。冯克灵 摄2月9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武鸣华侨农场)举办2024年新春游园活动。
10月9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华侨农场蜜桔园里,蜜桔挂满枝头,果农趁着晴好天气采摘新鲜蜜桔,抢“鲜”上市。柳城华侨农场是柳城蜜桔的发源地,自1981年第一株南丰蜜桔落户到此以来,已有四十余年的种植历史。经过多次品种升级,蜜桔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侨胞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之一。
一位归侨展示自己制作的美食。林馨 摄11月17日,2023年广西柳州市华侨美食节在柳城华侨农场拉开序幕。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的归侨及侨眷们,制作各式各样的“侨”味美食参展。越南春卷、印尼沙爹、南洋红豆糕、咖喱炒饭......一道道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中新社柳州11月19日电 题:广西归侨制作“侨”味美食揽客 归侨安置点变身“亿元村”作者 林馨周末,广西柳州市柳城华侨农场格外热闹。越南春卷、印尼沙爹、南洋红豆糕、咖喱炒饭……一道道特色“侨”味美食,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在中国,工农商学兵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体现了社会分工和职业多样性,在这五种职业当中,“农”就是农民,也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在普通人的思维当中,农民是数量最大的群体,也条件相对差一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6月2日,广西梧州,2024中国-东盟国际龙舟公开赛在梧州市藤县举行,吸引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东盟国家的龙舟队参赛。6月5日,韩国首尔,端午节临近,外国留学生正在体验菖蒲水洗头。
中新网广西新闻2月18日电(潘志安 冯克灵)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武鸣华侨农场)企业员工陆续返岗复工复产,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呈现出一派大干快干的热闹景象,为实现新年开门红铆足劲,奋发力,抢生产进度。图为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6月5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华侨农场,当地印尼和越南的归侨侨眷齐聚一堂,共包越南特色长粽。他们将香料腌制的大块五花肉、糯米、绿豆装入粽叶中,包制好的长粽壮如“手臂”,每个可重达二至三斤,煮熟需十小时以上。
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浪湾华侨农场科竹分场甘蔗种植基地,农民在种植糖料蔗。陆明利 摄图为农民利用农机种植糖料蔗。陆明利 摄图为农民利用农机种植糖料蔗。陆明利 摄图为农民利用农机种植糖料蔗。李韩诚 摄航拍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浪湾华侨农场科竹分场甘蔗种植基地。
图为碧绿的“蔗海”一望无际。汤晓逵 摄11月28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伏虎村上罗屯,蔗农们在广袤蔗地里收割着一排排的甘蔗,为榨季开榨提供原料。该县甘蔗榨季将于12月1日开启,小小的甘蔗成为当地农户的“甜蜜”事业。
为贯彻落实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部署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要求,自治区妇联面向基层妇女群众、妇女干部,组织开展了系列有特色、接地气的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妇女干部法律素质,把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到基层妇女群众身边,增强基层妇女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在全社会
图为学生们正在练习足球操。张琳 摄5月29日,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华侨农场学校足球场,传出阵阵加油声和欢呼声,侨娃足球社团的足球“小将”们在绿茵场奔跑,尽情享受运动的魅力。图为足球教练带领孩子们热身。汤晓逵 摄图为孩子们正在训练。汤晓逵 摄图为孩子们正在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