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延续离不开家庭的代际繁衍,而在一代一代家庭成员的赓续过程中,长辈对晚辈要做的事情,除了在物质层面上的保障之外,当然也包括精神世界的扩充和文化层面上的培育。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是个体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单位。
如今这世道,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生了娃自个儿带的少,大都是靠家里老人帮忙。在很多地方,奶奶带娃成了常事。你瞧那些网络平台,婆媳短剧、夫妻带娃矛盾剧演得火热,说到底,还不是因为缺钱闹的。房贷、车贷压得人喘不过气,妈妈生完娃就得赶紧回单位上班,保姆请不起,只能指望老人。
拒绝假性带娃。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最近看到一条关于拒绝让长辈带娃的视频,视频中的博主,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假性带娃”,从字面上也能看出,就是看上去是在照顾孩子,其实什么都没有做,博主表示现在的宝妈,之所以拒绝长辈带孩子,原因就是如此,如果是真心帮着小家庭照顾孩子,谁不感恩?
看过一个广告。小女孩一路小跑,跑到爸爸的房间,充满期待地说,爸爸,你陪我玩。爸爸在电脑前忙碌着,头都没抬,漫不经心地问了句,好啊,你要玩什么。小女孩被难住了,她咬着手指头,皱起了眉头,然后失落地走出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小女孩又跑过来,依然很兴奋地跟爸爸说,爸爸,你陪我玩。
餐馆里,年轻的父母只顾着刷手机,与孩子交流都无法把视线从屏幕上离开……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这种陪伴看似父母在场,其实父母并不“在场”。当下生活中父母不会陪伴、不能陪伴、陪伴形式化等“无效”陪伴普遍存在。孩子要碰到这样的成长环境,是幸福快乐呢?还是自认倒霉呢?
今天,我家老大问她什么时候过生日,我很恍惚,完全记不清。翻出户口本说:“下周。小宝比你早两星期。”呃,那不是意味着,小宝的生日已经过去了。我再翻户口本,啊啊啊!果然是已经过去!说实话,如果不是孩子提醒,我丝毫也记不起生日的事来。孩子,你可能遭遇了一个假妈妈!大家对此如何看?
现代社会经济条件好了,很多父母在网上朋友圈炫耀孩子所享受的种种,旅游啊,兴趣班啊,学习成绩啊,什么奖状啊,啊,啊,但如果你稍微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你就会发现这么多光环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孩子成了木偶,家长成了提线人,保姆式的带娃究竟怎么样?我们是不是需要对娃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