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听老师讲北洋史这段的时候,特别不解这样一个问题:北洋名将吴佩孚、孙传芳都是那个时代较为杰出的军事指挥家,要水平有水平,要经验有经验,装备也不弱,兵马也不少,还有着比北伐军经济基础更好的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为何会被区区十万北伐军在四年内轻易击溃?
抗日战争中的回族英雄在那场全民族奋起抗敌的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脊梁,其中就有我们回族的英雄,本文挂一漏万只是简述了最主要的几位抗日回族英雄,让我们重温英雄的事迹,缅怀英雄,珍惜现在的民族团结局面。
在民国短短38年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牛哄哄的人物,其中有三人都有“小诸葛”的美誉,即白崇禧、杨宇霆和徐树铮,他们三个人分属不同的阵营,也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历史上留下一席之地,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三位“小诸葛”,看看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在北伐时期桂军第7军一直从广西打到山海关,巅峰时占领两湖两广两河六个省,1928年李宗仁被任命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下辖16个军另有6个独立师,其中第7军、第18军、第19军是桂系的主力部队,其他部队大多数都是收编其他部队,以收编湘军部队最多。
书接上文,自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后,西北军再次遭到北洋政府的排挤,被“贬”至荒凉的大西北地区谋求发展,而也就是在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的这一年,孙传芳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随后两军配合起兵反奉,将奉系彻底驱逐出苏、皖两省,而为了能够彻底搞垮张作霖,冯玉祥还从奉系内部拉出郭松龄倒戈回奉,趁着奉军内乱又夺取了天津,并一路推进到山海关,准备支援郭松龄,然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蛰伏已久的吴佩孚突然在武汉高调复出,此举不仅打乱了冯玉祥的原定作战计划,也致使没有及时得到支援的郭松龄兵败身亡。
河北永年的临洺关,并不是山海关、嘉峪关那样天下闻名的雄关,也不是剑门关、娄山关那种飞鸟难渡的险关,却也是“神畿下达滇黔楚豫”的南北要冲,自古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在明清时期,这里是一座屏护直隶,拱卫京师的重要关隘,在军事上是一个战略节点,史称“实为畿辅,北通燕涿,南达郑卫,东连齐
一、1925~1929初,粤桂合作1、1925年,粤系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广西人,胡汉民学生)与桂系第七军军长李宗仁通密合作,积极主张北伐。一次北伐后,李济深控制广东,桂系势力深入南京及长江以北。2、1927年底,桂唐战争,桂系打败唐生智,桂系控制两湖,李宗仁升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