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有非常明确的采摘时段,例如二月份,贫瘠的土地上经常可以见到一种菊科植物,叶子正面浅绿,背面白色,像一小块毛茸茸的地毯铺在地上,地毯在古汉语中就称为茵,所以这种野菜就叫茵陈,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可是到了三月份,它的名字就只能叫白蒿了,四月份之后,就失去了食用价值,正所谓:正月的茵陈二月的蒿,三月茵陈当柴烧。
时间已经来到了春分时节,地里的小草和各种野菜都发出了嫩芽,很快都能吃了,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在田野里挖野菜,有这样一种野菜很常见,民间称其为护肝利胆第一草,它就是春天地里长出来的茵陈,也叫白蒿,其实说是一种野菜,也不是一种野菜,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就是三月它是茵陈,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野菜,到了四月就是白蒿了,也就是具有食用价值的野菜了,等到了五月以后就成了柴火草了,只能用来当柴草烧火了,所以,眼下三月正当时,千万别错过!
前言中国地大物博,在这辽阔的大地上,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世界上大多数植物都能找到适宜的自己成长地方,于是就使中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善于发现劳动人民经过不断地探索,开发出各种不同植物的很多价值。今天我们要介绍一种药食同源的野生植物。
“白蒿”学名“茵陈”,既可入药,又可食用,是家乡人们春天的美食之一,早春二月,气温渐暖,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蛰伏了一冬的白蒿便在腐烂的枯草中探出头来,吸引大人小孩提着篮子迫不急待地去田野采挖,此时此景又勾起我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惊蛰之后,万物复苏,春芽萌动。而最初开始钻出地面的,是那些经冬的白面蒿、老姑早。特别是被野火烧得墨黑墨黑的荒坡上,孤零零地长着几棵鲜绿的白面蒿和老姑早,非常扎眼,被早晨的太阳一照,那叶子上的白绒毛都闪着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