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的故事让人感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父亲。仲兆魁,1947年出生,现年76岁。他是燕山路街道福园社区一名普通的居民,是一名普通的父亲,他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照顾患有血友病的儿子从无怨言。
杨盛海虽已80岁,但写下的毛笔字苍劲有力。杨盛海的部分春联作品。自2008年从高处摔下,杨盛海的小儿子已经瘫痪在床8年。图为杨盛海四处透风的家。一面墙因年久失修已经垮了,杨盛海简单地用塑料薄膜挡着。寒潮来袭,靖州似乎成了一个冰窖。1月22日下午,寻思着墨汁已经用完,杨盛海出了门。
80岁的张大妹和她56岁的儿子胡国保中国江西网讯 李悭 记者李运辉报道:让自己的孩子叫自己一声妈,是天下每一个母亲最平凡也最美好的心愿。但对南昌县八一乡胡华村80岁的张大妹老人来说,让自己悉心照顾了56年的儿子叫自己一声“妈”却是一种奢望。
4月15日,记者来到谷城县冷集镇双阳桥村四组,看到白发老人姚正良正挽着儿媳刘青芝的胳膊,从屋内半步半步地往外挪。不到10厘米的门框,姚正良还要弯下腰,扯起刘青芝的裤管,才能帮她勉强迈出腿。点击图像浏览高清图记者 王婷 通讯员 马明刚“来,慢点,走。”“青芝,走,抬腿。
八旬老人李先才照顾俩患病儿子 50余载 本报讯 八旬老人李先才退休前是淄矿集团的职工,作为新中国的优秀工人代表,曾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但他又是不幸的,二儿子和三儿子相继被确诊为先天性智障。面对智力有缺陷的两个孩子,夫妻俩互相鼓励,决定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拉扯大、照顾好。
□晚报记者 张丽丽 袁 敏 文/图82岁,本是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年龄,可是住在驿城区新华街道新华社区的李荣参老人从没奢望过这些。23年前,老伴去世,留下她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马伟。李荣参在照顾儿子。
陈侠芳老人一直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80岁,是老人安享晚年的年纪,而作为母亲的陈侠芳,却用一生的心血,伴随着身患残疾的儿子一步步坚强地前行。她用瘦弱的肩膀,为50岁的儿子撑起了一片天空。“只要娘活一天,就不会让你饿着、冻着!” 陈侠芳老人爱抚着儿子的头,讷讷自语着。
1.家住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赵家窑的83岁老人白友端(音),育有三儿一女,其中,大儿子和女儿已经成家。另外两个儿子都已50多岁,却因为智力问题没有成家,至今仍需要她的照料。20年前,老人的丈夫离开了人世,她一个人背起了照料两个儿子的重担。2.
孙秀英的儿子任秋温腿部还留下一个大口子,脚部已严重变形。采访时老人交谈时强忍泪水。只有1.5米左右的孙秀英吃力地扶起晨起的儿子,为儿子穿衣服。清晨让儿子漱口,清晨为儿子擦洗脸。每天早晚两顿饭娘俩都是喝白面汤、吃蒸馍,没有一点菜。每天早晚两顿饭娘俩都是喝白面汤、吃蒸馍,没有一点菜。
83岁的杨康英老人心忧儿子的未来俗话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在都匀市一社区,一名83岁的老妈妈为照顾残疾儿子,59年来从未出过一趟远门。面对赞誉,老人说,这只是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子,住在都匀广惠办事处东山社区一宿舍内。
11月30日,安徽省安庆市,在迎江区孝肃路街道荷花塘社区张家拐东巷三栋楼里,81岁老人刘桂英独自照顾着患有智障的46岁儿子虞汉运。正是这位伟大母亲四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呵护,现如今儿子虽然已双鬓微白,但脸上依旧带着孩童般的笑容。
87岁本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然而家住石台县丁香镇石泉村的87岁老人王新桃却独自照顾着59岁的瘫痪儿子。她每天早早起床给儿子洗脸、刷牙、倒尿盆……23年来天天如此,不离不弃,用顽强的毅力为儿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今年8月,王新桃当选“池州好人”。
中国江西网记者 李运辉7月6日,南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中带着丝丝凉意,但对于南昌县八一乡胡华村80岁高龄的张大妹老人来说,这一天是温暖的。一大早,本报《党报帮你办》栏目记者带着爱心人士捐赠的定制轮椅和彩电来到老人家中,帮助老人圆了几十年的心愿。
记者 王萍87岁的年龄,本是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时候,可是住在枣庄市中区一棉厂宿舍的吴金凤老人却从没奢望过这些,22年前,老伴去世,留下她独自照顾患有先天性婴儿瘫的儿子违鸿。“我今年87岁了,今后不知道怎么照顾他。”老人说。对于老人来讲,种种的苦远远比不上儿子这块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