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成交价和宣传的价格不同。商家最终被判“退一赔三”常某对某品牌运动鞋情有独钟,看到其网络商家广告显示“双十一”特定时段特价,欣喜之余一口气连定四双鞋加入购物车,准备在“双十一”订购,并发截图到朋友圈炫耀。
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静安区消保委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及全体委员单位,于3月15日共同举办了静安区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2023年度,各委员单位履其能、尽其责,在典型案例的处置中,传递着消费维权的力度、速度与温度。
2月24日,记者获悉,最近,无锡的小吴刷短视频看到:某烤肉店推出 “M12澳洲和牛”套餐,于是就去体验了一下,可是就餐后,他很不满意,不仅肉质不好,而且他还了解到,根本没有所谓的“M12澳洲和牛”,于是将商家起诉至法院,要求对方赔偿,那么,法院会怎么判呢?
眼下,“双十一”购物节正在火热进行中。各大电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下单,推出优惠券、满减、预售付定金等各类促销手段。有些人经历一番烧脑凑单操作后,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商品,但也有不少人踩了坑,遭遇了网购纠纷。商家价格“先涨再降”算欺诈吗?消费者付完定金后悔了怎么办?
在数字化时代外卖已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日常选择然而外卖也有“买家秀”商家疯狂“包装”买家含泪上当又该如何维权?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结了一起因外卖实物与宣传照片不符而引发的餐饮服务合同纠纷案,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案情回顾小潘是重庆市江津区一所高校的在读学生。
每逢“6·18”“双11”购物节来袭,直播间就成了卖货主战场。个别直播间主播为了“吸粉”“卖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问题,由此引发不少消费纠纷。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产品责任纠纷案件。
眼下“双十一”购物节正在火热进行中各大电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下单推出优惠券、满减、预售付定金等各类促销手段有些人经历一番烧脑凑单操作后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商品但也有不少人踩了坑遭遇了网购纠纷商家价格“先涨再降”算欺诈吗?消费者付完定金后悔了怎么办?商家虚假宣传、实物货不对板该如何维权?
“双十一”可能踩到哪些坑?法官支招网购如何维权近年来,很多电商平台网购活动都有预售模式,预售商品的出现缓解了消费者在促销日当天难以抢到商品的情况,但在预售时,商家往往要求消费者交付定金,并需要同意“定金不退”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