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渠村地处永嘉县西南部,瓯江支流西溪上游,当地人习惯称溪为渠,故名瓯渠。相传,瓯渠村始祖吴金明幼年好学,文武兼修,弱冠之后,因不满南宋朝廷腐败苟安,于宋理宗淳祐二年由仙居迁来,落户瓯渠龙井窟,自此过着耕读传家、习武自娱的隐逸生活。
道教的七十二洞天与三十六福地,在温州境内就有好几处。坊间一直传言,文成南田镇的武阳村也是三十六福地,因此成了明代开国军师刘伯温的出生地。道教分为正一派和全真派,流传于江南地区的正一派因为能在家修行(可结婚),在温州永嘉境内还是很盛行的。很多正一派的永嘉道士都是世代家传的。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您贵姓?这是人们交往中问到最多的问题!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折射出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血脉!2010年永嘉县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县总常住人口78.
隶属于温州市的永嘉县,别名永宁,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陆域分别与乐清市、台州市黄岩区、仙居县和丽水市青田县、缙云县接壤,南与鹿城区隔瓯江相望。县域面积2674平方千米,位列温州市第一位、浙江省第四位。永嘉县人民政府驻地为上塘中心城区北城街道县前路94号。
最初,这个词汇仅描述了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时,中原士族纷纷南逃,中原文明或政权的南迁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衣冠南渡”逐渐成为了一个常用的典故,泛指士大夫和缙绅等社会精英为躲避战乱而迁移至南方,并在那里扎根。
茗岙陈氏大宗 茗岙陈氏大宗源自颍川,始祖山夕(上下结构单名)仕居开封,后迁钱塘,唐大中年间至昭远公徙居永嘉茗岙,奉为茗川。 鼻祖昭文公之后至九世陈拱公定居永嘉芙蓉村为太祖。 茗川宗下十三世灏公派居永嘉县白泉村为白泉一支始祖(前期文章已具)。
温州全市朱氏约10万人。温州市区朱氏6000余户,20000余人,居姓氏第14位。在唐僖宗朝,朱诞兄弟四人,均在温州为官,相守温州二十年,修筑城池,训练兵丁,重视农桑,轻摇薄赋,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
因胡公曾是温州的父母官,多善政,信众的归属感强,很快便形成著名的大若岩胡公大帝香期,以农历的八月初一开始到九月十五的45天与除夕为最盛,日来香客多时有近3万人。2009 年 6 月 9 日,大若岩香会人选温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有数次大移民,其中明朝大移民被称作洪洞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