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导语:一根钩针,一团毛线,一把剪刀,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品经过高改花的巧手,就变成一件件精美灵动的手工艺品。60多年来,她凭借自己的一腔热爱,不仅让自己在闲暇时间有了寄托,也教会了更多人这门手艺。
武威市巧兰花手工编织工作室内,徐桂兰和她的姐妹们正如火如荼地编织着指尖的艺术。手工编织品、勾丝珐琅画、麦秸秆画、手工纳鞋底……不足五十平米的空间内陈列着上百件精致的手工艺作品。它们有的将会在文化馆展出,有的将被销往全国各地。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2月27日,怀远县淝河镇中心学校举办了师生“庆元旦 手工制作 书画艺术品”评选活动。
马占山给孙子传授编织技巧马占山的编织作品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6日电(陶维明)“你要把枝条拉紧,这样编出来的篮筐才好看!”12月3日,马占山手把手地教孙子编织篮筐。看着孙子非常喜欢自己的手艺,也想学习,马占山很是欣慰。
来源:人民日报董新瑞(中)在工作室指导村民编织结绳。受访者供图“线长要分毫不差,手劲要均匀,抻拉要到位,这样编出来的结绳才好看。”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结伴儿”满族结艺非遗工作室内,今年35岁的工作室负责人董新瑞正耐心地为前来领取结绳材料的村民做技术指导。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增强居民低碳环保意识,景星南社区组织开展以“指尖传承展技艺,编织文明新风尚”为主题的手工编织活动。活动现场,老师首先给大家展示了手工钩织作品,并与居民们热情的交流互动,讲解活动注意事项,色彩缤纷的摆件让大家充满了期待。
尽管立秋节气已过,但炎热的气息依然笼罩着申城。为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徐汇区凌云街道阳光居委会日前携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徐汇区元和传统文化交流中心,在凌云街道碳汇科普馆共同举办了一场蒲扇编织活动,用巧手编织出一片“清凉”。
“史书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历经几千年时间,绳结技艺从最初的记事工具,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大同结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杨雪飞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干着手里活,说话间一团绳线在手中“生”出了花儿、“长”出了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