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似乎是夏天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天气炎热、雨水充沛,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人们也经常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导致体内的湿气加重,而红豆薏米水在民间则被誉为“祛湿减重神器”,是夏日必备的养生饮品。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
Q:养生君,您好!每年一到闷热潮湿的季节,家里人必定会煮一锅红豆薏米水来祛湿,但我喝了一段时间后也没见效果。就此想问下您,红豆薏米水真的能祛湿吗?我这喝了没效果是什么情况呢?大家所熟知的红豆薏米水,实际上是赤小豆薏米水。
30天30节食养课堂,帮您一个月成为养生达人!红豆薏米水如今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祛湿饮品,但是90%的人都用的不太对?【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民间有说:祛湿喝红豆薏米水,不少人为了祛湿,天天喝红豆薏米水。对不对呢?你喝的红豆薏米水又正不正宗呢?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黄帝内经》说:“寒者温之”。说明温法才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红豆薏米水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
湿气重的人往往症见头沉如裹、不思饮食、腹胀、口中黏腻、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浑浊或淋漓不尽、水肿、四肢屈伸不利、嗜睡、畏冷等。许多养生文章里都推荐用红豆薏米汤祛湿气,但也有很多人说:“我喝了红豆薏米汤,但一点儿效果也没有!”怎么会不见效呢?
红豆薏米水几乎是这个季节家喻户晓的祛湿饮品,但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喝对了!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解毒散结等功效。而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的功效。那为什么很多人都喝错了呢?首先是辩证错了。
但是,很多人在服用“红豆薏米粥”后并不起效,甚至有脾胃受伤的问题出现,这是怎么回事?“红豆薏米粥”里说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很多人分不清赤小豆和红小豆,二者虽然同属豇豆属,外形、口味也比较相似,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区别的。
中医认为,“湿气重则百病生”,夏季如何祛湿是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样是湿邪为患,但有寒湿、湿热之分,红豆薏米汤主要适用于湿热体质的人群,症状表现为身体困倦、头发面部容易出油、易生粉刺痤疮、常感到口苦口臭、小便发黄、大便黏腻不爽、舌苔黄腻等。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感觉自己精神状态不佳,不容易睡醒,舌苔也有发黄的迹象,身体能明显感觉湿气特别重,我有常年熬红豆薏米水来给身体祛湿的习惯。所以关于怎么熬红豆薏米水祛湿的问题,你总算问对人了,以下列举的就是具体的熬制方法和步骤。
烦热的夏季,很多人为了躲避骄阳,会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久而久之湿气找上身。中医认为,“湿气重则百病生”。红豆、薏米都是排毒圣品,有利水消肿、清热祛湿等功效,作为祛湿的明星良方——薏米红豆粥,就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
中国人食豆,讲究与节气对应。春天,气候逐渐潮湿温润,很多人选择红豆健脾祛湿,滋养身体。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通常,人们把色泽棕红、体形较圆、个头稍大的叫红豆,也就是赤豆、红饭豆,这种豆煮后绵软,常用来做豆沙,与薏米同煮,有祛湿效果。
俗话说:“公伏凶,母伏爽”,今年是母伏,按理说应该会比较凉爽,但是“雨淋母伏头,炕头起蘑菇”,所以降雨增多,潮湿的地方容易长蘑菇,而现在就连干燥的屋内都能长蘑菇,这也就解释了今年雨水多,导致我们难以熬过难熬的蒸煮模式。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气是百病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