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第24届中国工博会期间的2024年上海智能机器人前沿发展大会上,上海启动“中央科创区机器人产业基地”,未来将构建具身智能应用训练场、创新应用示范地、国际化交流合作区、创新发展生态链,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高浓度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新民晚报讯(记者 叶薇)昨天下午召开的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创新论坛上传出消息,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发布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成为研发核心方向,国内产业快速发展,算法向数据驱动转变。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5月6日参加2024上海民生访谈栏目时表示,当前,上海正加快落实《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加快人形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
3月31日,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大会进入第二天,一系列围绕具身智能的专题论坛热烈展开,“徐汇元素”不断涌现。在“人形机器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一专题论坛上,业界专家及学者们深度探讨了三大核心议题: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难点在哪里?人形机器人本体和通用人工智能如何协同?
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表示,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海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灵巧手等关键技术攻关,并将加快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推动万台智能机器人进智能工厂,2025年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达到500台
热度不减的人形机器人领域近年来涌现出了不同结构形态、不同技术方向的相关产品,为统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语言,规范人形机器人技术产品的发展路径,也需要定义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术语,并对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品进行分类分级。
·如果无法获得大公司的战略投资,初创公司的生存将面临困难。未来能持续发展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可能不到10家。从去年以来,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是继大模型之后人工智能行业内讨论热度较高的议题,在投资圈也是趋之若鹜。
【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在上海成立】《科创板日报》29日讯,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易方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建设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未来双方将整合各自在投资和产业的资源和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手指有触感,可以轻拿轻放杯子,即便是柔软的面包,身高185cm、体重82kg的“青龙”抓取起来也能保证面包外形的完整性。在位于浦东张江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内,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的人形机器人“青龙”正在不断练习各种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