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哈尔滨历史城区道里片区生活性街道为实证对象,对日常使用该区域的视障人群进行访谈,通过量化分析对街道无障碍环境进行评价,总结其问题与空间特征,以此提出视障人群的街道无障碍设施类型多样化空间优化策略。视觉障碍在医学上主要指中心视力降低,双眼不同程度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
前不久,在国际盲人节来临前,本栏目收到了盲人听众张骥良用残余视力写下的一封特殊来信,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盲道设置不合理、被占用等问题。北京交通广播记者陈常松陪盲人现场探访盲道的报道播出后,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进一步优化本市多地无障碍设施建设。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周泽涵、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摄影报道:今年10月15日是第41个国际盲人节。从2001年至今,南昌的盲道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铺开,为全市1.2万余名盲人不断完善无障碍设施。目前,南昌市主要道路基本实现盲道覆盖,为盲人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盲道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元素,对于视障人士来说,城市盲道就像他们的“眼睛”。然而在一些城市里,乱停车、“断头路”、盲道建设不规范等现象,给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广西南宁在视障人士过街需求集中的区域,增设了配备智能助盲系统的爱心斑马线。
□陈俊禾 (陕西师范大学)近日,陕西西安。盲人小伙走盲道,盲杖被电动车压断。骑手不仅未道歉,反而质疑当事人是不是盲人,还称盲人将盲杖往电动车下塞。骑手称:盲人拿棍子把我绊倒了。小伙委屈大哭:称自己盲杖经常被压坏,抓不到人,这次终于抓住一个。
□胡涵柯(重庆大学)近日,据《深圳特区报》等媒体报道,多名深圳网友发帖称“福田连夜拆不锈钢盲道”,并附上工作人员拆改盲道的现场视频,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点赞。这些被拆除的不锈钢盲道,曾因脱口秀演员“黑灯”在节目中吐槽而走红。
【来源:新华日报】近日,深圳福田区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获得关注和点赞。原来,视障人士“黑灯”此前在脱口秀节目中吐槽:走在下完雨后的不锈钢盲道上如同溜冰。近年来,无障碍设施成为城市标配,但解决了“有没有”,还要重视“好不好”。如何为好?
“无障碍”通行依旧遇障碍——北京残疾人专用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体验式调查□ 本报记者 何 可 实习记者 刘松瑶 文/摄无障碍基础设施是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共享高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
4月18日,G637次列车停靠在南京南站,在这趟列车的8号车厢,两位特殊的旅客引起了南京客运段进穗乘务组的特别关注——他们是两位盲人旅客,正由站方工作人员交接上车。进穗乘务组的工作人员立刻行动起来,他们面带微笑,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两位盲人旅客,将他们安顿在座位上。
让城市无障碍盲道畅通起来,关爱保障残障人士的权益,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实践,更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微博截图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近日,湖南长沙一位视障人士在使用盲道时,发现盲道被电动车等障碍物占据,导致其行走受阻。
乘坐公交车,对健全人士来说是一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而对视障人士来说,则充满困难与挑战。来到公交车站,如何获取哪一路车进站、如何获取车门的准确方位?长期以来,视障人士都需要在站台找人帮忙,倘若站台上没有其他人,那他将毫无办法,这也导致他们难以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盲人大学生夏果(网名)没有想到,自己拍摄剪辑的一次去食堂吃饭的视频,播放量竟然超过2800万。在这条视频中,夏果用运动相机记录了他独自一人到食堂吃饭的过程。视频时长十三分半,他一次次用盲杖敲击地砖摸索前行,用舒缓的语言介绍盲人出行日常,不停地对过往的行人道谢、致歉。
城市盲道,承载文明,彰显温暖。据“烟台民意通”报道,莱山区一处盲道突然中断,盲人走到这里不知所措,若向前走,可能会走到非机动车道上,非常危险。事情曝光后,相关部门表示将尽快修复。盲道,作为城市道路中专门为盲人设计的一种无障碍设施,本应为盲人的出行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