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庆四年(659年)四月,长孙无忌被人告发谋反,高宗李治连审都不审,就直接罢免他的所有官爵,贬为扬州都督软禁在黔州。其儿子们也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为奴。数月后,李治又命袁公瑜前往黔州逼长孙无忌自裁,大唐宰相就这样带着“奸臣”的烙印死去。
能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绝对算得上大唐“一哥”。才能仅仅处于中档,人品也不咋地的长孙无忌凭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说实在的,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反隋,到建立唐朝,再到统一天下,长孙无忌虽然一直屁颠屁颠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但却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陷入弥留状态,他紧急召见长孙无忌,伸出一只手抚摸着大舅子的脖颈,久久不能言语。第二天,趁着回光返照的片刻,李世民把长孙无忌和禇遂良召进寝殿,对太子李治说:“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这就算是把李治托付给两位重臣了。
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到底何德何能,可以得到李世民如此信任!那么官职是谁给的呢,当然是李世民,所以这个排名的依据又可以看成是忠于李世民程度的排名,毕竟得不到李世民的认可,给的官也不会高,而只有让李世民看到了自己的忠心,才能得到高官,排名自然会靠前。
本鬼在前文《唐朝中央决策流程为什么让李义府反杀了权势熏天的长孙无忌?》和《李义府的紧急上书为什么被视为“废王立武”的重要转折点?》中提到,李义府的紧急上书是“废王立武”的重要转折点。有意思的是,李义府的紧急上书并不是唐高宗授意的,而是李义府对长孙无忌的绝地反击。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命阎立本(唐初政治家、宰相、画家)作《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即在凌烟阁内描绘了和唐太宗一同打天下治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在公元643年设立的,主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功绩,第一个是唐初平定天下时期的功绩,第二方面是李世民登基前后的功绩,其实说实在的就是谁帮自己成功主谋玄武门事变,谁的功劳就最大,第三方面呢,主要就是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和平时期的功绩,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李世民的小舅子,也就是我们的长孙无忌,作为唐太宗时期的首辅大臣,长孙大人凭什么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老话说得好,数完娘亲,就属舅亲,在很多时候,相比于叔叔们,舅舅和外甥之间的关系要更加亲密。这也是为什么,哪怕直到今天,不少非洲地区还流行着舅甥继承制,而在中国历史上,以舅舅为代表的外戚集团也经常会在皇帝年幼的时候辅佐皇帝处理朝政。
在很多人印象中,长孙无忌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进而得出唐太宗是关陇集团第一代言人的观点。但鲜为人知的是,长孙无忌在唐太宗登基之前其实是关陇集团的边缘人物,长孙无忌的存在恰恰证明秦王李世民当时并不是关陇集团的第一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