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月16日电 (记者 傅煜)20多年前,因一次配合水电站建设而展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让地处武陵山深处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备受瞩目。这里出土的近3.8万枚秦简,是史书并未记载的洞庭郡迁陵县的行政文书档案,写下了秦朝的方方面面。
2月11日,湖南省湘西州政协主席李平在龙山县里耶镇调研秦简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实地调研了里耶秦简博物馆提质改造项目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州政协人资环委、州林业局、里耶管委会、里耶古城遗址管理处、里耶秦简博物馆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中国网6月12日电 “这叫‘户籍简’,它上方就记载了当时宋午的家庭情况,上面标注他户籍所在地和他的妻子、儿子和女儿等信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户口本。”讲解员姚玲萍正在为里耶初中的同学讲解里耶秦简。里耶秦简博物馆位于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因为2002年的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为世人瞩目。
记者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管理区获悉,2002年曾出土约3.8万枚秦简的里耶古城遗址,时隔21年后,于近日重启考古勘探。“这次考古勘探,将为修编以及后续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材料与数据支撑。
春日,位于武陵山深处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酉水河静静流过,两岸绿意生机勃勃。2002年的抢救性发掘中,探明这座古城残存面积20000平方米,在工程中心区距离地表1.1米的位置,一个东西长4米、南北长5.5米的椭圆形大坑出现,坑内满是青膏泥,再往下,是2.1米见方的方形木框。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记录、传承录中华文明的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纽带,更是承载中华文明奔腾不息的汤汤之水。在其使用过程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是经过历史洗礼、岁月积淀的华夏民族之魂。
来源:【湖南日报】一口古井出土3万多枚秦简,远超此前发现秦简总和。片片竹简记录关键信息,改写已知历史认识。里耶秦简一经发现,便震惊世界。残破竹片何以书写秦帝国的纷繁与辉煌?款款文字如何一窥古代中国文明发展?里耶秦简如何从“垃圾”变为国宝?“湖湘独一档”为您解读!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怀化市的中方县和著名的里耶秦简有什么关系?里耶秦简是秦王朝洞庭郡迁陵县衙署档案的遗留,记录了迁陵县及下辖各乡的行政事务和民事活动。“今天的中方县管辖区域,秦汉时是无阳县所在。
粮食作物有粟、稻、秫、粢栗、菽荅、芋等,经济作物有漆、竹、檀木、枲、蓾、蒲、莞、芒、菅等,瓜果蔬菜有枝枸、栗、梅、橘、葵、芹、韭、菌、冬瓜、芋头、葫芦等,肉食有鹿、牛、彘、犬、鸡、兔、鱼和各种鸟肉等,还出现了虎肉买卖的记录。
作者:彭成刚(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广电局)里耶秦简作为湘西久负盛名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自2002年出土以来,一直吸引各界关注。进一步发掘里耶秦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品牌优势,盘活湘西文物资源,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无疑将成为塑造“文化湘西”品牌的重要手段。
编者按:从战国至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千百年间,竹木简牍作为主要的书写载体,记录了无数珍贵的历史信息。湖南作为“简牍大省”,出土简牍占全国三分之二,序列完整内容丰富。红网策划《简牍里的湖南》栏目,将通过10期内容,挖掘湖南历史人文,解锁秦汉三国生活细节,再现千年历史风貌。
4月8日拍摄的出土秦简的里耶古城一号井。新华社记者 翟翔 摄新华社长沙4月16日电 中国考古工作者最新研究发现,秦朝女性拥有财产继承权益,并可能与男性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历史上关于首位统一中国的皇帝嬴政和他统治下的大秦帝国记载极少,里耶秦简的一些新发现或揭秘秦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