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期间,拆迁户和拆迁部门之间经常会因拆迁补偿问题而产生许多矛盾,如果矛盾没有及时解决,那么拆迁部门为了完成拆迁任务,经常会采取强制拆除行为,而在强拆行为的法律评价中,往往存在着超越职权、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错误、程序违法等诸多问题。
8月23日,四川眉山一段楼顶鱼池被晒干的视频引发关注,不少网友称,可以想象鱼当时是多么的绝望。“本来是通过放水来防止楼顶干裂,水也放了,也就养了鱼,平时还能上去加个菜。楼顶做了防水,我们也是从房子刚建好就开始放水养鱼,有十年左右了,以前从没干过。”
长江,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自古以来渔业就非常的发达,秉承着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维,捕鱼养活了无数的百姓,然而随着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捕捞加上“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捕鱼手段,导致长江的鱼类迅速减少。
来源:【赣南日报】本报讯 (记者卢盛)6月5日,在收听收看2024年全省禁捕退捕工作会议后,我市紧接着召开2024年全市禁捕退捕工作会议,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讲话。市领导罗瑞华、叶新出席。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相关情况。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标志性工程。
1、鄱阳湖由盛转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自古渔业活动频繁,生产的“湖鲜”声名远播,对“鱼米之乡”的名誉贡献巨大。今非昔比,自2020年起为期10年的全水域禁渔在鄱阳湖正式实施,无异于宣告:鄱阳湖渔业资源消失殆尽,已到了必须“封湖育鱼”的境地。那么鄱阳湖里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12月18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继续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禁捕管理秩序保持总体稳定,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措施有效落实,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向好,禁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1983年央视拍摄的纪录片《话说长江》这样赞美母亲河。但近几十年,受多种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物完整性指数竟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