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8月7日,鲁迅给蔡元培寄去了拟就的北京大学校徽。两天后,他在宣武门外的绍兴会馆等来了另一位任职北大的老朋友,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九日晴,大热。下午钱中季来,至夜分去。”这位钱中季,就是钱玄同。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姜孟欣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人们再次深刻感受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名鼎鼎的杂志《新青年》,作为五四时期启蒙一代人精神的刊物,收录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均由当时中国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所创作。
文/张家康1915年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因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而来到北京,《新青年》也因之成为北大同人刊物。在同人轮值编辑中,如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所说:“你,我,独秀,适之,四人,当自认为‘台柱’”。这四大台柱,在文学革命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完全被剧戳中,我也想做个有为青年。”由剧推己,电视剧作品的艺术魅力即在共情中。当“做有为青年”成为弹幕里、网络评论区的高频词,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壮阔的画卷里,树起了当代青年的榜样。
电视剧《觉醒年代》第八集中,鲁迅出场了。与诸多表现鲁迅先生的书籍和电视剧不同的是,这部电视剧真实展示了鲁迅从悲观到积极参战、从旁观者成为文化斗士的转变过程;在与众多文化斗士的同屏中,衬托出先生独特的风骨和特殊的贡献。
七月底看完了《觉醒年代》,九百多页,热泪盈眶。分享一下书里的经典语录吧,来自每一位值得尊敬的大师们:辜鸿铭:我们中国人,思想,性格,有很多的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除了剧情优质本身,更让人喜爱的,是藏在每个片段和短短几页历史书背后,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一位网友曾这样评价《觉醒年代》:“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曾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凭着一腔热血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文/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 唐金雄 鲁迅先生曾如此寄语百年前的青年“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时至今日这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理。生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人人自危。
“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在这难得的二人时光里,俩人言语间透露出来很多心里的感受,夫人说羡慕他可以去上学,而她自己在旧中国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李大钊说有朝一日,要找一间安静的、阳光能透进来的教室,自己一笔一划地教她写字读书,并且要让她亲笔写一封信给他,夫人闻言很开心地笑了,俩人一起沉浸在那美好的遐想中,双手紧紧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