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是世界领先的中国首个微重力超冷原子物理实验平台,主要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条件,建立具有超低温、大尺度、高质量、适合精密测量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工作物质的开放实验系统,开展前沿基础物理研究,让我们以地面上不可能的方式进入量子力学的奇异世界,为基本物理定律提供更高精度的检验。
8月16日消息,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冷原子实验团队利用原子干涉仪等量子传感工具,成功测量国际空间站细微振动,这是首次用超冷原子检测太空环境变化,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国际空间站上安装的原子干涉仪。
原标题:超冷原子传感技术成功检测太空环境变化科技日报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冷原子实验团队利用原子干涉仪等量子传感工具,成功测量了国际空间站的细微振动。这是科学家首次使用超冷原子检测太空环境的变化。相关论文发表于13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冷原子物理研究团队在冷原子系综的温度快速测量和低温组分筛选实验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对冷原子量子传感和空间冷原子物理装置等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工作发表在Photonics Research。
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太原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图片由太原理工大学提供山西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市民开放。图片由山西大学提供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学生在果树种植大棚参观。图片由山西农业大学提供2024年山西省科技活动周于5月25日至6月1日举行。
迄今最低温度在实验室测得。科技日报讯 德国科学家最近打破了实验室测量到的最低温度纪录!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14日报道,他们让磁化气体从120米高的塔上落下,测得其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38万亿分之一摄氏度。
为此,《中国科学报》邀请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科学实验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李唐,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科学实验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汪斌,北京大学电子学院教授、科学实验系统首席科学家陈徐宗,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助理研究员、科学实验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熊炜等4位科学家,解密“宇宙最冷处”。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王兆昱“我们看待科研论文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但审稿人的评价是不可控的,因此,内心必须保持平和。”青年学者彭湃对《中国科学报》说。北大本科、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手握多篇“顶刊”论文,彭湃却从未想过发文章有什么秘诀。
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国际空间站计划网站公布的实验项目和研究设施信息,以及NASA发布的国际空间站年度成果报告,概述国际空间站2022年科研与应用活动的总体情况,重点分析6大研究领域中代表性的新实验以反映国际空间站科研应用的新部署,通过分析亮点论文反映国际空间站科研应用的新成果,在此基础上综合研判国际空间站科研应用取得的新进展和呈现的新特点。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随着2022年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转位,天宫空间站的“T”字基本构型完成建设。梦天实验舱上搭载了众多科学仪器,能辅助科学家完成众多基础物理实验。我们为什么要在外太空做实验?
5月21日,陕西西安临潼,中国西北这座因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而远近闻名的古城,游客熙熙攘攘。同在这座古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授时中心)悄然藏身其中,我国的标准时间——“北京时间”正是在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