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
文 | 《中国科学报》 见习记者 江庆龄凭借高能量密度、轻便性以及快速充电等优势,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90年代诞生起,便迅速成为能源领域的“宠儿”,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目前电动车仍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频繁充电、低温下突然“消极怠工”等问题,说明锂离子电池仍有极大提升空间。
你能想象吗?给锂电池“打一针”,它的寿命就能暴增60倍!最近,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做到了,这项成果简直是科技界的“王炸”,瞬间引爆全球科技圈!自1990年锂离子电池问世,它就像被施了“寿命魔咒”。随着充放电次数增加,电池容量逐渐衰减,直至报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光明日报上海2月16日电(记者颜维琦)从手机、电动车到储能电站,锂电池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损失锂离子,锂电池最长寿命通常只有6~8年,在极寒环境下使用,电池衰退还会加快。能否为电池延长寿命?
锂电池是手机、电脑、电动车等的主要供能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锂电池会衰老甚至变坏,给人们带来电量不足的焦虑,而且报废的电池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能否像给人看病一样,给“衰老生病”的电池打一针,让电池“满血复活”?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高分子科学系、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彭慧胜、高悦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Nature)发表。该研究打破了传统设计规则,对电池进行“精准治疗”,帮助其突破了现有寿命极限,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复旦科研团队重大原创成果发表衰减锂电池“打一针”复活手机或电动车锂电池衰减后,等待它的往往是报废的命运。如同人生病,电池衰减只是锂离子越来越少,其他部分仍保持完好,是否可以“打一针”补充锂离子让其“起死回生”呢?
2月13日,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主刊上发表,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状态。团队通过人工智能和有机电化学结合,成功设计锂离子载体分子,这种载体分子就像药物一样,通过打针方式注入废旧衰减电池中,实现容量的恢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2月13日电(记者 陈静)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够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圈-2000圈提升到12000圈-60000圈……在中国学者们的努力下,这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