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思想家作品中能够体会到这样的情感,他们著书立传不是为了追逐某个潮流或者热点人物,而是迫切感到社会中的某些问题需要做出应对,所以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并尝试着提供思路——这大概也是做学问跟做学术的区别。
如果从长远考虑,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那么,从短期着眼,我们就是我们所创造的观念的俘虏。 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还想象得出比这更大的悲剧吗?
网上传播哈耶克思想越来越多,尤其是传播他的《通往奴役之路》。《通往奴役之路》内容简介。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新自由主义出发,片面歪曲解读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自由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差别与对立;
文:韦森来源:价值网韦森,原名李维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2000年至2001年曾为剑桥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正式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对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宗教神学等学科也有着广泛的涉猎。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对当今世界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其对自由市场、个人自由和政府干预的坚决主张而闻名,被誉为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