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中国作家韩寒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该书中,韩寒采用现实与回忆两条叙事路线,他以一种“在路上”的方式开创了“公路小说”的新概念,试图与这个世界谈谈,找寻更鲜明的人性和现实意义。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许多韩寒的粉丝,可能还记得他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1月18日,他在西瓜视频上发布了一段预告视频,在这支时长为1分半的短片中,他宣布自己成为平台的“全能创作人”,正式与西瓜视频联合发起视频系列“再和世界谈谈”,打造视频时代的“杂志”。
这是读的韩寒的第一本书,也是第一篇公路小说。一向对韩寒的印象不错,低调,内敛,有头脑,所以会偶然看到高晓松的《晓说》,也是从韩寒与高晓松的对话中,得知了这本韩寒说对得起大众的书。整本书读下来,好像行走在小说的国道上一样,酣畅淋漓,不乏幽默风趣。
一场大雨散去了空气中弥漫的热气,也使我的心绪平静下来。耳边循环的是朴树的《平凡之路》。刚看完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其实这本书看完了就完了,就是看看而已,去深挖什么意义也没什么意义,都是别人的故事。
《后会无期》的剧本是专为电影创作的,没有改编自韩寒的任何一部小说。但是我发现它跟之前韩寒的一部小说有很多联系。这部小说,便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1.《1988》是一部公路小说,而《后会无期》是一部公路电影。2.
/**/ 序 这部小说完成在2009年至2010年之间,我从2009年的夏天就开始落笔,多事之夏,最终停滞。到2010年初的冬天继续开始,再停滞。一直到2010年的夏天,一样多事之夏,但完成了1988。1988是里面主人公那台旅行车的名字。
点击上方“微书榜” 可以订阅哦!三重门林雨翔生活在上海的一个小镇,镇里唯一的中学是个重理轻文的学校,这让理科弱文科强的林雨翔生活得很压抑。虽然已是初三面临毕业升学,但林雨翔生活得很没 有目标。后来班上的语文老师换成了一个写打工文学出身的青年老师马德保。
一个下午一本书,滋滋红酒,晒晒太阳,原来这样的事情我也能做。我一度认为我是个毫无自控力又有严重拖延症的人,每次总得逼着自己杀鸡宰羊才会安安静静做点心底认为重要的事情,可这世界诱惑太大也太多,那个及时行乐的小人总会在不经意间就打败了坚持奋斗的小人。
由韩寒畅销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即将来杭,12月26日,该剧将在浙话艺术剧院上演。这是一个“在路上”的故事,没有喧闹的戏剧性,而保留了原著平静的抒情性:一个男人开着一辆旅行车,在路边的旅馆遇到一个怀孕的年轻女人,两人莫名其妙地踏上了同一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