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薄其雨)打开App,各种亲情卡的广告越来越多。恋爱期间,一些情侣为了表达爱意会在微信或支付宝中为对方开通亲密付相关业务,即一方在线上支付时可以选择划扣绑定亲情卡一方的银行卡余额。然而,这种代付行为是借贷还是赠予?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公布一则案例。小王与小李相识于网络并结为恋人关系。半年内,小李通过微信亲属卡消费2000元,通过支付宝亲情卡消费4万余元。此外,在恋爱期间,小王陆续通过银行卡转账等方式向小李转账合计25万元。
恋爱期间开通“亲属卡”,发生的“亲密付”究竟算借贷还是赠与?能否要求返还?近日,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案情 面对8万余元账单情侣反目 男子李某和女子张某一见钟情。恋爱初期,张某已参加工作,有经济收入;而李某则刚毕业,正在求职期,没有收入来源。
法治日报 | 作者 徐伟伦 张伟营 杨慧近年来,“你消费我买单,亲密付让爱更亲密”等广告语广为流传。恋爱期间,一些情侣为了表达爱意会在微信或支付宝中为对方开通亲密付相关业务,即一方在线上支付时可以选择划扣绑定亲情卡一方的银行卡余额。然而,这种代付行为是借贷还是赠与?
男子为博红颜一笑,在直播间狂刷16万余元“礼物”, 其后又与主播谈起恋爱, 花费数十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 双方感情破裂结束恋爱关系, 分手后, 男子诉请返还这些钱, 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吗?近日,永州蓝山县法院通报了这样一起案例。
这些“爱的表达”违法?爱情中的法律十问5月20日,许多恋爱中的小伙伴都会送花、转账、秀恩爱……一则此前的纠纷案件却被广泛关注。此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借款纠纷案件,认定微信红包与转账性质存在区别,红包属于赠与,转账则属于借款,据此判令被告偿还原告借款12900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健 通讯员 尹黎卉微信、支付宝有类似的“亲密付”功能,不仅对特殊关系人群有一定便利,还成为了不少恋人间的“感情认定”。但是,海淀法院近日审理一起案件给“恋人们”提个醒,“亲密付”属于赠与,如果分手很难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