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一次拼车经历中,一位女生意外地与两位内向的小朋友成为了同行伙伴。据这位女生描述,当她上车后,发现后排座位上已经坐着两个小朋友,他们坐姿端正,显得异常安静。当女生将这次拼车经历网络上后,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面对新环境或陌生人时,总是显得过分害羞、别扭,甚至不敢主动与人交流。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孩子的社交生活,还对他们的自信心和未来发展造成了阻碍。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让他们自信地拥抱每一个交流的机会呢?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近年来,人际交往问题是引发青少年出现厌学、上学恐惧和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孤独,交三五好友,在成长的路上伴他(她)左右?武汉市阳光心理辅导团心理咨询师梁晶晶近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武汉市阳光心理辅导团心理咨询师梁晶晶,来听听她的专业指导。
昕悦的妈妈一直有个烦恼,女儿太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喜欢交朋友,她很担心孩子将来人缘不好变得性格怪异、孤僻,孩子9月份要上幼儿园,妈妈就带女儿去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希望女儿能够喜欢交朋友,以便于顺利度过幼儿园入园初期。
然而事实是,孩子碰到了老师就躲,见到了熟人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低头沉默,丝毫不会主动。前几天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结果一进去就发现孩子的同班同学也和妈妈一块儿在游乐场玩耍,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本来同学相见应该是快乐的,但是两个人互相看了看,就又低头了,谁也没有主动理会谁,眼神不停闪躲。
孩子性格内向、害羞,不愿意主动和人打招呼,一定是既有先天的性格因素,又受后天的成长环境影响。很多孩子从小跟着妈妈、家里的老人或保姆阿姨一起长大,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缺乏和同龄人、陌生人打交道的经验,所以出门时让孩子打招呼,他们就会显得很胆怯。
我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胆小还小,每次带孩子出门,总是躲在大人的身后不愿意叫人,显得非常没有礼貌。在小区里遇到熟人时,邻居主动跟自家孩子打招呼“快喊阿姨,别这么没礼貌。”只见孩子一脸不情愿,怯生生地挤出一句“阿姨好”。
#文章首发挑战赛#文/兰妈谈育儿孩子的成长没有固定模样,一段好的家庭教育也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有些孩子积极阳光,而有些孩子甚至社恐到连话都不敢说前几日,和朋友带着孩子出去吃自助餐刚走进餐厅,朋友就提醒她儿子说:“要上厕所吗?
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人对于在人多的场合发言、自我介绍感到非常焦虑,他们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症”。根据2020年中国青年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调查显示,有40%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是“社恐”,“社恐”似乎成为了年轻一代腼腆内向、回避社交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