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众所周知,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几乎100%的疾病。所谓“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以及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组织。根据方式和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3级,每一级都有相应的预防处置方法。
为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
近年来,医疗、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人员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时有发生。那么,什么是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职业暴露后又该如何处理呢?来了解一下吧↓↓↓一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乔春友乔春友 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张家口市委委员、张家口学院临床医学院院长,河北省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家口市医院协会会长,张家口市市管专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狂犬病国家,每年有3000余人死于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