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 记者 张悦 李博每逢假期,不少市民会选择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游玩,各种平台常会在市民购票时搭售出行意外险。不同平台推荐的出行意外险产品五花八门,价格不一。出行意外险究竟有无必要购买?意外发生时,哪些责任需要铁路、民航等客运单位承担,哪些又是需要出行意外险来保障的?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杨绎霏):5月底,来自北京的陈女士计划前往广州旅游。观察过目的地近期的天气后,因担心航班延误出现损失,陈女士在出发前为自己购买了一份48元的航班延误险。“航班延误了一个多小时,只赔付了一张50元的代金券,有效期为一个月。购买保险赔付的却不是现金,感觉好像被坑了。
“在机场等了一晚上,最后收到的‘赔礼’竟是几张一时半会用不上的代金券。”提起前不久的一次经历,沈女士仍感到不忿。沈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同程旅行平台购买了一张从贵州贵阳返回北京的机票,原定于当天22点15分起飞,结果飞机晚点至次日早上6点才起飞。
越女是个热爱旅游的孩纸,很久之前,我每次出去玩之前,都老老实实的花20块钱,买一份保额固定20万元的航空意外险。但是这个保险买多了,真的很有让人吐槽的冲动啊,每坐一次飞机就得买一回,20块只保20万元,保额也太低了是不是?于是越女在发现旅游意外险的时候,果断决定省下这20块钱。
近日,乘坐飞机旅行的李女士遭遇了一件烦心事:在携程旅行App上订购机票时购买的“航意航延组合险”出险后,没想到理赔时拿到的竟然是只能在该App上使用的机票代金券,且使用时间限制在出险后的一年内。那么,保险可否用代金券理赔?
真金白银买了航班延误险,只获赔代金券【专家:理赔时平台应当积极按照相关约定兑现承诺】● 消费者反映,在购票平台购买航班延误险后,如发生航班延误的情况,平台只赔付几张机票代金券,且有使用人、使用时限和单次可用数量等限制。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近期,关于购买飞机延误险却只能获赔代金券的讨论引发关注。有消费者在旅游平台上购买机票和“航班延误险”后,遇到了飞机延误的情况,但后续理赔方式令其感到不满——原因是平台只赔付了代金券,并限制后续只能本人使用。“延误险”究竟是如何被选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