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今年科技界的新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中的重点方向。众多初创公司涌现、融资屡创新高、技术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作为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体,正在大模型催化下加速产业化落地。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10月8日,在由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具身科技”)实验室内,一款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智能避障、智能感知等仿真实验测试。目前,这款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机已在实验室研发成功,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发布。
(本文作者王鹏,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的产物,其概念起源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和能力的模仿。早期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和控制理论等学科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研究逐渐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应用。
来源:证券日报 图①人形机器人在弹奏扬琴 图②展会上的人形机器人“军团”图③可还原人手动作的“灵巧手” 图④逼真的人形仿生机器人在迎宾 刘晓一/摄本报记者 刘 钊 见习记者 刘晓一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风起云涌。
3月31日,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大会进入第二天,一系列围绕具身智能的专题论坛热烈展开,“徐汇元素”不断涌现。在“人形机器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一专题论坛上,业界专家及学者们深度探讨了三大核心议题: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难点在哪里?人形机器人本体和通用人工智能如何协同?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冯洁娜 袁伟江 记者 周夏林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今年科技界的新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中的重点方向。众多初创公司涌现、融资屡创新高、技术不断突破,正在全球掀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热潮。
未来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凌萌)“你好,我叫小柒。我可以执行各种任务,从简单的家务助理,到复杂的决策支持性……”27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咨询台前,一名黑色短发、身形窈窕的“女孩”,热情地与参观者交流互动。
央广网重庆12月24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王兰)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新星”产业、未来产业,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热点。为抓住这一机遇,12月23日,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大学嘉陵江实验室举行。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前些年贺岁电影《澳门风云》中的机器人“傻强”,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机器人管家平时斟茶、按摩、做饭样样精通,危急时刻还可以喷火、变形,进行全息立体投影等。可以说,“傻强”正是“具身智能”的体现。
人形机器人需要在训练中不断成长,才能像人一样的活动并完成任务。如同小学生做习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一样,人形机器人也需要数据集这样的“习题册”来提升自己。12月27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的具身智能数据集对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