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赵曌)如何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学生课堂并真正融入现实生活?8月2日,一场围绕国学教育的对话在第二十四届全国书博会的湖南馆展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向读者推荐了教材《国学》。
编者按:东方文化之各家经典是从圣贤们的生命中自然流显出来的智慧金言,这些数千年前的文字对于绝大多数现代读者来说,不仅艰涩难懂,更是难以运用于人伦日用之中。对于现代人来说,如何才能真正进入东方文化的殿堂,如何才算是学好、学精、学透了东方文化,请看著名学者潘麟先生的深刻阐述。
编者按:东西方文化皆探寻“理”之真义,但东方文化之“理”与西方文化之“理”,内涵完全不同,这使得东西方文明对“事”与“物”的兴趣、理解存有较大差异,最终使得它们给人类文明文化带来的价值和影响也有着本质的不同。
出版了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Global Chinese、Comparative Literature & World Literature等英文杂志,其中Chinese Literature Today是目前世界发行量最大的英文版中国当代文学学术推介杂志。
圣学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文/任文侠我们六零后基本是在文化废墟上成长起来的。我接受了并不算完备的西式教育,同时也受到家族传承的影响,濡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我的成长环境,使我没有像多数人那样对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但我并不知道它高在哪里,重要在哪里,能将我们带到哪里。
10月15日,国网漯河供电公司举行“传承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主题分享交流会,该公司2024年新员工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大家一起观看著名生命学家潘麟的著作介绍和《大学》视频讲解第一集,潘麟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讲解《大学》,站位高、角度新,引起了大家学习的浓厚兴趣。
▍编者按:生而为人,必将面对生、老、病、死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个方法——寻找到自己的根。释迦牟尼找到了他的根,所以他成了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最伟大的人之一。绝大多数人没有寻找到自己的根,将自己的根建立在社会中、生活中,终其一生为了守护自己认为的“根”而奋斗着。
在近代西方科学起源之初,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还没有完全认识,仅仅只是多了理性的认知。科学能够解释生活中90%所发生的事情,但这导致人们走向一个误区,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都是在科学的对立面,那就是封建迷信。然而,真正的科学应当是辨证思想的、敢于探索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