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在一系列补贴政策的激励、诱惑之下,许多车企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动机似乎并不那么单纯。补贴的本意是为了鼓励车企加快自主技术研发,但是,过分追求补贴而忽视产业本质的行为,则让补贴的效益南辕北辙。9月4日,2015成都车展拉开帷幕。
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国补正式成为历史,车企纷纷开启涨价模式。但是,在产品说话的环境中,即使车企靠着涨价能暂时维持收益,但长期来说,正式步入市场化的中国新能源行业,各大车企想要在其中突围成功,还是少不了短兵相接。
自2010年起,国家为了推进碳中和计划,减少燃油车的碳排放,提高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型的积极性,对新能源车型实施4800~12600元不等的购置补贴,起初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毕竟对于当时的电动车,不仅续航里程有限,而且相关配套设施也不完善,所以很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型,并不怎么感
很大一部分人提及新能源补贴政策时会说这是骗取国家补贴,利益进入了小部分人的口袋。比如光伏新能源补贴,之前由于成本高产出低的因素,国家前期补贴力度大,有些中间机构利用大都数人的无知和补贴政策去运作项目,倒卖项目赚钱,这只是资本间的市场交易,对国家没有造成补贴变化,国家是依照发电量来补贴具体项目,那怕你投资上亿,但没有并网发电,国家一毛钱不会补贴给你。
随着到年底电车的国补逐渐取消,现在很多商家也好,包括一些朋友想买电车的,基本上都开始蠢蠢欲动。第一点,就是喵哥一再给大家强调的,一定要具备加装充电桩的条件,如果说没有这个条件,那么你周边的公共充电桩,一定是相对比较方便。
不知不觉,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已经生产出了第100万辆整车,而国内的电动汽车也大有在汽车行业里弯道超车的感觉,去年全球的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50万辆,而一个中国市场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320万辆,可以说中国在汽车新能源市场化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