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易传染易复发的疾病,幽门螺杆菌长时间不清除堆积在胃里将损坏胃黏膜导致系列疾病发生。市民们应当如何预防呢?今天(22日)上午,记者从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了解到,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到医院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市民越来越多了。
今天,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9%登上热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感染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检测?一起来看 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一种对生长环境非常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长期生活于人体胃内的细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幽门螺杆菌与胃部健康息息相关,长期感染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幽门螺杆菌能在胃部强酸环境中生存,常悄无声息地侵入我们的身体。那么,如何察觉和诊断这位“胃中不速之客”呢?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红网时刻新闻5月16日讯(通讯员 崔萱)胃部是一种高酸的环境,普通细菌很难在里面生存,但幽门螺杆菌却是个例外,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各处。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人数越来越多,大部分患者表示毫无症状,而也有小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植在胃黏膜上,以胃窦部多见,这个“小家伙”可以形成“防护衣”,减少胃酸对自身的损伤,从而“猖獗作案”造成胃粘膜炎症,长期局部刺激,便有可能造成增生、糜烂、溃疡、出血,甚至萎缩、化生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居民Hp感染率仍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我国近一半人被这种菌感染,而其他人也可能随时被它盯上。它就是让人谈之色变的幽门螺杆菌。2023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发布《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指出,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间。
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中,可通过粪口传播、口口传播等不卫生的饮食习惯进行传染,传染源通常是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感染后可能无明显症状,待进一步诱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时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来源:【赣南日报】近日,章贡区50多岁的市民黄先生感觉乏力,食欲差,稍微吃点东西,肚子就饱胀,人也日渐消瘦等,虽四处求治,吃了不少中药与西药,但是效果不佳。日前,他来到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结果为萎缩性胃炎,碳14呼气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原来是幽门螺杆菌在作怪。
我们的胃中存在着高浓度的胃酸,能杀死绝大多数的细菌,为胃树起“保护伞”。但是有一种细菌,却进化出了抵御胃酸的本领,能自如地在胃中生存和繁殖,并寄居在胃粘膜表面,它就是幽门螺杆菌(Hp)。其一旦入侵胃部,便可持续存在,经年累月地在胃里大肆破坏,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胃癌接踵而至。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专家呼吁重视胃部健康,远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谨防病从口入。据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芝兰介绍,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人的胃黏膜上,通过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壁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