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乡日报】在我成长的记忆里,食物不仅仅是味蕾上的满足,它更像是一条纽带,连接着我和这个世界最质朴、最深刻的情感。每当提起“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训,我的心中便涌动着一股暖流。这句话,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存本能的深刻洞察,更是对生活无尽热爱与尊重的朴素表达。
这条古训自产生以后,相沿至今,一直是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论,为绝大多数国人所接受。当然,天下富足也好,饥荒也好,帝王妃嫔们这一群人是照样食不厌精,吃得有滋有味的,但丰年毕竟吃得更加踏实,所谓“王者食所以有乐何?食天下之太平富积之饶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浪迹粤桂两省近一个月,尽管山水甲天下,美食之都也名不虚传,还有诚实重义又热情好客的岭南众友,但对一个生于西北黄土高坡,又长年在青藏高原奔波,最终客居华北的一介凡人而言,饮食习惯是无法改变的,内心深处永远是儿时的记忆和情感,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海鲜大餐比不上咱的馓饭土豆,不用装饰,不必改变,各地新派佳肴可以尝试接收,做到兼收并蓄,但味蕾的主旋律是无法改变的。
早晨上班,看到一身穿工装师傅,擦肩而过时,赫然看到其工装背后印着“食以民为天”五个大字!细细一想,还真的没错,我们一直以为天的“食”已不是那么放心的食了,各种食品质量问题、黑心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等早已让人们望“食”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