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互联网城市”,深圳在立法整治互联网乱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敢为天下先。2024年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针对大数据杀熟、诱导式消费、预付款“跑路”等消费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条例》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规范性制度和措施。
本想体验一把短期会员待遇却没想到被“自动续费”扣了不少“冤枉钱”家里的老人参加“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却被诱导购买了天价保健品预付动不动提前好几个月买件衣服宛如要从棉花开始种起《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深圳对大数据杀熟、诱导式消费预付款“跑路
来源:【深圳特区报】当2024年的钟声敲响,深圳一批新规元旦起正式实施,涉及制造业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海域污染防治、教育、医疗等,将为我们带来新年新气象。更好保护消费者的“钱包”贴近市民钱包的事儿,都是大事。
近日,“关闭自动续费仍被扣费”的话题登上热搜。很多网络服务提供商为增加吸引力,往往会在付费会员制中,增加一个“自动续费”的选项,新用户有价格优惠甚至首月免费的福利,此后每个月的会员费,直接从关联的银行卡或支付平台,以免密支付的方式实现自动扣费。
作为中国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互联网城市”,深圳在立法整治互联网乱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敢为天下先。2024年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针对大数据杀熟、诱导式消费、预付款“跑路”等消费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条例》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规范性制度和措施。
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扣款……如今,不少线上平台为简化付款流程,推出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功能。享受便利的同时,一些消费者发现,免密支付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部分商家在自动续费前也未能尽到提醒义务。相比起开通时的一键操作来说,想要关闭这些服务,往往并不容易。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应用程序(APP)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程序大多采用注册会员、开通付费的形式与个人账户进行捆绑。但是,随着应用程序以营利为目的内容和服务的增多,也引发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成为人们频频遭遇的“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