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曲的抒写,既展现了当时那个年代刘邓大军浩浩荡荡挺近大别山的英雄气概,也寄托了我们对大别山的热爱。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大别山地区的养育之恩和离开时的那种不舍。这首歌曲由王和泉和雷远生两位老师共同创作,堪称经典。后被众多知名歌唱家演唱过。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有一尊刘伯承与邓小平两位首长的雕像。视频中配了经典歌曲《再见了大别山》。歌曲是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吕继宏老师演唱的。吕老师深情地唱道: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哟一草把我留 啊 哎,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胸中收。
今年,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陆续参观了在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瞻仰了嘉兴南湖红船,踏上了伟人《沁园春 长沙》里提到的橘子洲,登上了延安宝塔山,睹物思情,以此缅怀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开天辟地、荜路蓝缕的奋斗历程。
点击上方“民歌中国”可以订阅哦在你心中,红歌是什么模样?是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无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还是“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设初期,亦或是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都是值得推崇的。
西路庐剧哪里寻?再见了,大别山!西路庐剧,起源于大别山民歌。最早记载于六安市霍山县与儿街镇找到的一部清朝嘉庆年间的《涂氏宗谱》中。新中国诞生后,作为江淮流域最大剧种,原称“倒七戏”的庐剧迎来了华丽转身,不仅有了官名,还曾经进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演出!
00:00“重温红色记忆,再悟初心使命”重阳节文艺展演现场。市监局领导与参演退休老同志合影留念。红网时刻益阳10月11日讯(记者 曾凤玲 通讯员 黄琳)10月11日上午,益阳市监局离退休老同志欢聚一堂,举办“重温红色记忆、再悟初心使命”重阳节文艺展演活动。